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山东省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
近几年,无论是全国,还是山东省范围内,关于学前教育的高级别评奖,都格外眷顾这个山东省泰安市的小县城——宁阳。这是宁阳县教体局学前科科长杨冬梅和众多园长都没想到的。
宁阳学前教育之所以被熟知,都源自一个词——“生态游戏”。从试点到全县推进,生态游戏仅仅走过8年,但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创设有温度、有挑战的开放性环境
距鹤山镇中心幼儿园大约300米远的地方,有一大片被围起来的低矮山坡,占地13亩。山坡被分成沙水区、建构区、综合训练区、种植区等不同区域,一些孩子在山坡上自由地玩沙、浇菜、画画,还有一些孩子像小猴子一样,抓着两根绳子或软梯,小腿一蹬,噌噌几下就爬到了树上……远远看去,就像一幅田园画。
“这幅画”不是别的,而是鹤山镇中心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活动基地——呦呦童趣园。
随着采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让记者惊喜……
绿油油的萝卜、白菜,挂在枝头红艳艳的山楂、石榴,饲养区里的小马、小羊、孔雀、兔子……不明所以的人,会以为这是菜园、果园,甚至是动物园。事实上,这是宁阳的幼儿园,孩子们在这里种蔬菜、摘果子、斗蟋蟀……
2010年以来,随着“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渐成共识,各地都在以游戏为支点,寻找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宁阳本身是农业大县,农村幼儿园占95%,农村资源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游戏”应运而生。
生态游戏的基础,是建设生态、自然、开放的游戏环境。
几乎在宁阳所有的幼儿园,记者发现,户外场地都很有“温度”。既有塑胶活动场地,也有天然草坡、石板小路、涓涓流水……同时,为满足孩子全面发展,户外活动场地被分成若干区域。比如华丰镇中心幼儿园就有“五区三园”,分别为轮胎区、攀爬区、搭建区、沙水区、花果山,以及稼禾园、嬉乐园、育牧园。而在葛石镇石集幼儿园,各活动区又根据材料及孩子年龄,分为若干小区。
比如沙水区,大班孩子玩的是集冒险与探究为一体的树屋沙池,中班的“乱棍沙池”侧重锻炼孩子的体能,而小班的“大脚丫沙池”则着重于促进孩子的感官体验。
园长们告诉记者,他们希望为孩子营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环境。他们相信,孩子天生是爱自然的。
与贴近自然的环境相匹配的,是简单、低结构、有挑战性的游戏材料,如大斜坡、攀爬绳、攀爬网、软梯、攀岩壁等。
开放、自然、原生态的环境与简单却有挑战性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生态游戏的物质基础。而这些条件,就注定了孩子们的游戏是自然、童趣、充满挑战的。
教师扔掉“拐杖”,做游戏观察者、支持者
在文庙中心幼儿园一个大班,一场陀螺大赛正在上演。但比赛刚开始,就陆续有孩子失败了。
“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些陀螺转得快,有些转得慢,有的转得时间长,有的时间短……”
“怎样让陀螺转得更久、更快?”
带着问题,孩子们开始了对陀螺的探索。老师在一旁认真观察、专心记录。
“孩子是游戏的主体,老师是观察者、解读者、支持者”,这一理念已深深扎入宁阳每位幼儿园老师的心里。
“今天看这不算什么,但这个过程太难了。”提及老师们的转变,杨冬梅百感交集。
很长一段时间,宁阳的幼儿园都在使用教师用书,它给了老师们抓手。生态游戏开启后,老师们被要求扔掉“拐杖”,“管住嘴,蹲下身,竖起耳,睁大眼”。这可把老师们难为坏了:“我放手了,孩子怎么发展?”“放手后,我干什么呢?”
生态游戏的本质,是自主游戏。环境与材料只是基础,理念的转变,才是核心,杨冬梅要求老师们必须放手。
石集幼儿园是最先试点生态游戏的园所。为打开局面,园长张瑞泉带老师们一遍遍读《蚯蚓,影子和漩涡》。通过解读已有案例,老师们试着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蜘蛛,并“模仿”着放手。结果发现,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不但轻松了解了蜘蛛的生活习性,还开始饲养蜘蛛、画蜘蛛、学蜘蛛爬……
这次活动,让老师们认识到,与传统的教育目标预设、活动设计固定的情形相比,追随孩子兴趣、让他们自主探索的游戏和活动,孩子更喜欢,也更贴合他们的学习特点。
尝到“甜头”后,老师们终于敢放手了。
放手,只是第一步。放手并非让老师们做“甩手掌柜”,而是要做观察者、支持者。这是真正的难点。
于是,2014年,“学习故事”被引入宁阳。“注意—识别—回应”,所有老师,每天必须按照这三个要素撰写学习故事。
“这就倒逼老师们认真观察游戏过程,解读游戏行为,提供适宜的支持。”杨冬梅说。
同时,为帮助老师们提升观察水平,宁阳成立了游戏研究小组。杨冬梅带着一批专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园长、老师,走遍每一所园。他们“现场教学”,把观察结果讲给老师们听,把孩子的行为解读给老师们听,也把支持策略解释给老师们听。
这种“手把手教”的方式,把杨冬梅和她的团队累坏了,但老师们观察能力真真切切提高了。“我们能发现问题了,也知道怎么支持孩子了。”葛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张良说。
2017年,宁阳又引入“游戏故事”,它更侧重原汁原味地记录游戏过程,更利于发现问题,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对环境与材料的要求方向是一致的,对老师“放手”的要求也是一样的,但神奇的是,生态游戏下的幼儿园课程,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形成了多种模式。比如,以鹤山镇中心幼儿园为代表的“自然教育”形式,以宁阳县第二实验幼儿园为代表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
“这就是生态游戏的活力所在,它不是僵化、固定的,而是具有灵活开放性的,各幼儿园能兼顾镇域的不同、园所的不同、孩子的不同。”杨冬梅说。
“孩子们笑容多了,脑袋瓜更灵活了”
“水往低处流”,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常识。但如果它是被孩子们自己发现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在呦呦童趣园里,大班孩子们将两根竹竿接在水龙头上,往沙池引水。可水怎么也流不过去,且竹竿接头的地方,一直漏水。
一开始,孩子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漏水的地方,他们用沙子堵、用积木堵,可水依旧流不过去。慢慢地,有的孩子似乎看出了门道。一个孩子将中间稍微垫高,另一个孩子开始在第二根竹竿下方掏沙子,试图把终点地势变低。这次终于成功了。最终他们得出结论:“水从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流。”
“生态游戏完全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看到孩子们自己“玩”出了“真理”,鹤山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窦海峰惊喜不已,“当然,这是老师放手的结果”。
除了探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有所提升,老师们还发现,开展生态游戏后,宽敞、有挑战的环境,让孩子们可以甩开胳膊迈开腿尽情“撒欢儿”,他们变得更结实了。
另外,每天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要分享和记录自己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这样一天天记录,明显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更有逻辑了。”华丰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郑丽萍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小学老师反映,孩子们入小学后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升了。
在园长们看来,孩子们的全面提升,既是生态游戏的结果,也给了老师们持续研究生态游戏的动力。孩子们笑容多了,脑袋瓜更灵活了。每一天,他们都会解决大量的问题,与老师们产生数不清的思维碰撞。这个过程,让老师们沉迷,也让他们找到了研究的乐趣,发现了生态游戏促进孩子发展的巨大能量。
“我们会着力将生态游戏与五大领域更紧密结合,努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杨冬梅说。(记者 赵彩侠 魏海政 陈慧)
关键词: 山东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