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人:符小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新靖镇旧州街村民,自幼学习绣绣球,如今在景区内有了自家的绣球铺。游客慕名而来,带着绣球,把巧手的名声传到了四方。
符小艳的记事本
过去,零星卖出几个绣球,收入不稳定。现在,很多景区都会联系我批发绣球,我把微信名直接改成了“旧州绣球”,人家找起来也方便。
缝缝补补 绣球更加灵巧
旧州因绣球而闻名,也因绣球而得名,被人们称作“绣球街”。旧州街家家户户会做绣球,500多户人家中,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参与到制作绣球中来。
即使在绣娘如云的绣球街,符小艳(图②,本报记者李纵摄)也是排得上号的巧手。
冬日清晨,天亮得有些晚。吃过早餐的符小艳刚刚打开门,村里的老太太们就拎着小布袋上门来,袋里装的全是她们亲手绣的绣球。“老人在家绣的,零零散散,不好卖,就卖到我这里来,我再卖给游客。”符小艳说。
符小艳一边和老太太们聊着家常,一边算账。一阵热闹过去,她把收进来的绣球放进柜子里,开始摆弄自己的铺子。
“这个架子上挂的都是小绣球,8块钱一个,便宜又精致,卖得最好,要放在门口打眼的位置。这个最大的是我店里的标志性商品,也要秀出来。”符小艳说。
摆放整齐后,一排排绣球挂满了货架,符小艳满意地点点头,坐到小圆桌前,拎出柜子里的绣球,拿出针线,开始缝补。
“老太太们技术都不错,但毕竟年纪大了,有些地方绣得不够灵巧,我再给修整检查一下。”在符小艳看来,卖给游客的每一个绣球都代表了绣球街的形象,必须保证质量。
加个微信 绣球快递到门
“这个大绣球怎么卖?”
“180元一个。”
“还有更大的吗?可以挂在公司门口的。”
“有,但那要提前定做。您可以留个地址,做好直接快递给您。”
符小艳留好顾客的联系方式,还互加了微信。她的微信名叫“旧州绣球”,头像正是绣球的样子。
“现在很多景区联系我批发绣球(图①:符小艳手工制作的绣球。本报记者李纵摄),都是通过微信联系,为了方便干脆就改了这个名字,人家找起来也方便。”符小艳说。
定制大型绣球是单大活儿,一个人要绣一个月。符小艳准备联系其他几个技术比较好的绣娘一起合作,尽早完成任务。
依托景区 生意越来越火
接待完几位顾客,符小艳准备做自己和女儿的午饭。
一家四口人,小儿子在外地上学,女儿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因为女儿的缘故也不能远离,只能在镇上打工。以前全家的生活来源只有丈夫微薄的打工收入和零星卖出的几个绣球。
直到2014年,符小艳一家脱了贫,转机正是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旧州(图③,资料图片)地处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区,这里群山环绕,流水纵横,依山傍水的村落构成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山水画,但外地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好地方。“没有游客,我们就没有收入来源。”符小艳说。
近几年来,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资金用于主街道路青石板的铺设以及居民房屋立面的改造,完成江滨绿化生态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并加大了旅游宣传吸引游客。
景区建设好了,游客多了起来,绣球街的名气也打了出去。符小艳在自家的房子里开起了小店,生活慢慢好起来;她绣了30年的好手艺,也随着一个个绣球传到了大江南北。
如今,赶上旺季时符小艳一个人都忙不过来,还要找亲戚朋友来帮忙。“但许多亲戚朋友都在景区里找到了工作,找人都难咯。”符小艳笑着说。
关键词: 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