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澄心堂纸上能画画吗 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书画人爱纸,古今同趣。宋纸中传闻最甚者,莫过于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始制于南唐,南唐皇宫有一处藏书之所,名“澄心堂”,由此处精制出来的特殊用纸,即名“澄心堂纸”,是宫廷御纸。

澄心堂纸的形制、品质如何?它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想必很多人都不清楚。

/ 澄心堂纸的形制、品质 /

关于澄心堂纸的形制,宋人梅尧臣(1002-1060)说“幅狭不堪作诏命”,意思是说,尺幅太窄,用来写诏书都不够用。

关于它的品质,梅尧臣说是“滑如春冰密如茧”,应是表面光滑、纹理细密。后面又说“蜀笺脆蠧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说明澄心堂纸比蜀纸韧性好,比剡纸厚,这说明它的用料和工艺是很讲究的。南宋高似孙(1158-1231)说:“绩溪纸乃澄心堂遗物”,优质绩溪纸会用到沙田稻草杆和优秀檀皮,所以两者应该是有关系的。

基于以上线索,可以判断澄心堂纸的大概样子了。

/ 南唐时澄心堂纸的功用 /

关于它的功用,有两条史料可供参考。

一是“升元帖”有一部分是拓于澄心堂纸上的。所谓“升元帖”,是李煜拿出所藏古今法帖,请徐铉(916-991)刻在石头上,再拓于纸上,由于拓纸上有“升元(938)”年号,故称“升元帖”。

二是宋人曾慥在《类说·文房四谱》中所说的:李后主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之冠。“笔札”在古代有文章、信件等多种含义,李煜诗词文书俱佳,有些诏书都自己写,澄心堂纸正是最合适的纸品。

也有人用澄心堂纸来画画。比如著名画家徐熙,据说他的花木禽鱼蝉蝶蔬果就多画在澄心堂纸上。米芾在《画史》里记载名士魏泰收藏了徐熙的一幅《飞鹑图》,用的就是澄心堂纸。对此,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徐熙不可能得到澄心堂纸,这个猜测没有理由。何况米芾对纸是有研究的,他曾经为了研究南唐澄心堂纸的材料,专门把纸“拆”了细心研究。

/ 南唐后的澄心堂纸 /

南唐灭亡后,澄心堂纸先是被废弃于乱堆里,后来才被搬运到赵宋御府,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才被北宋文人发现,于是陆续被发掘出来,被人惊为比黄金还宝贵的东西。宋代的澄心堂纸有两种:南唐旧纸和北宋仿纸。有些史料上明确说到是南唐旧纸,有的则未加说明,如何区别,只能靠一些线索来猜测了。

宋人的澄心堂纸既用来写字,也用来画画。

如果用澄心堂纸来写字,最佳情况是这个人诗文好,书法也好,像苏轼就是代表。退而其次,像梅尧臣那样书法虽不精,但会作诗的,也会经常得到赠纸。或者如蔡襄书法好,自然也是被馈赠的对象,蔡襄就有传世名帖《澄心堂纸》。当然也不是免费赠送了,赠人会得到他们的诗或书法。

用澄心堂纸画画的代表是李公麟和米家父子。

李公麟的史料有如下几条:一是据说李公麟只有在摹古时才用缣素,如用澄心堂纸,则多白描,邓椿在《画继》中说李公麟“多以澄心堂纸为之,不用缣素,不施丹粉”。

二是明代郁逢庆在《续书画题跋记》中记录李公麟画的《五马图》:三百年来,余生多幸,得获睹马画于澄心堂纸上,笔法简古,歩骤曹韩,曾入思陵内帑,玺识精明,真神品也。近日摹数本于吴中,赏鉴家自能辨之。此图曾入南宋高宗手中,郁逢庆说他在南宋周密的《云烟过眼录》中看到过这幅画的著录,《云烟过眼录》的确有记载,但是没有记录画在什么纸上。根据郁逢庆评论,这多半是李公麟的真迹。不过,如果是画在澄心堂纸上,应该是小尺幅的。今年在日本展出的李公麟《五马图》纵29.5厘米,横225cm。从高度来讲与澄心堂纸接近,但每幅纸宽则不似南唐旧纸。所以,此《五马图》绝非彼《五马图》。而且李公麟画马多是白描,不设色。日本卷为设色。

三是明人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记载:《苏文忠公三马图赞》,前有李伯时画三马,系澄心堂纸,真迹。苏轼和李公麟合作书画之事,在元佑年间是非常常见的。他们俩都曾得到过南唐旧纸,李公麟在窄纸上画画,苏轼在笺纸上写图赞,都是有可能的。

四是明代祝允明在《怀星堂集》中详细记载了他所看到的李公麟在澄心堂纸上画的《史图记》:凡事八则,系李氏澄心纸,白描,人长不过今五寸,每纸不过三尺,通为丈夫三十六,女妇六,婴稚四,君臣夫妇僚佐宾友侍从之异品,喜怒悲壮谈笑奉事之异情,忧勤忠节才略放逸委附之异务,人能识之。伯时父又自疏节史文,手抄每册之后,览者了然矣。所谓“史图”,是李公麟从古代史书中摘编了八则故事,并将其画了下来,一共是36位男子,6位女性,4个婴儿,目的是“鉴古之为世劝惩”。

根据祝允明提供的数字,我们可以计算一下画纸与李氏澄心堂纸的可能性。“人长不过今五寸”,如果人物最高不过15厘米,画在南唐旧纸上是合适的。而“每纸不过三尺”不应该是纸高,因为三尺有1米左右,在1米高的纸上画15厘米高的人物,是不和谐的,所以三尺应该是纸宽,有可能是由3张左右的澄心堂纸拼接起来的。而“自疏节史文,手抄每册之后”,这里的“册”,更让人猜测用的就是南唐旧纸。

米氏父子有如下几幅画是画在澄心堂纸上的。

一是《湖山烟雨图》。明人赵琦美在《赵氏铁网珊瑚》中记载了元末明初人戴良(1317-1383)的一段题跋,此跋专为米芾的《湖山烟雨图》所题,其中有“江南旧物澄心纸,百数十年谁得此”,这是一幅米氏云山水墨画,根据“纸上数峰微笑人”可以判断此画尺幅并不大。

二是明人汪砢玉在《珊瑚网》中记载:《米西清云山小卷》,余墨戏气韵颇不凡,他日未易量也,元晖书……宋裱,画在澄心堂纸上,长丈余,云山细润,迥出诸卷。“米西清”即米芾之子米友仁,明人对此画的记载是“画在澄心堂纸上,长丈余”,这么长的尺幅,如果不是拼接的,肯定不是南唐旧纸了。汪砢玉在此书中还记载了他曾在京口见过米芾在澄心堂纸上画的云山墨戏图一卷,“笔势奇怪,有意外象”。

三是《续书画题跋记》中记载米友仁画的《大姚村图》,说的也是“澄心堂纸也。诗逸、书画遒润,得乃父风,不易得之物。”

可见在后人所见的米氏父子绘画中,有不少是画在澄心堂纸上的。但到底是南唐旧纸,还是宋代仿纸,则不得而知了。

综而言之,南唐澄心堂纸主要是用来写笔札,偶尔用来画画。宋代澄心堂纸品质不如南唐,既可写字,也可画画。

(作者为美术学博士,北京画院理论部副研究员)

关键词: 澄心堂纸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