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消费者选购健康险有五点要注意

3月16日,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李建伟坐客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云论坛——“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何选择医疗、健康保险?”,给广大保险消费者答疑解惑。

《21世纪》: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了民众对医疗、健康保险的需求,现有的医疗、健康保险是否涵盖新冠肺炎责任?

李建伟:商业健康险根据保险责任可分为5类,分别为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其中,医疗保险分为费用补偿型和定额给付型,可依据合同约定为客户提供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的医疗保障。

对于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可对因治疗疾病产生的诊疗费、住院费、药品费、手术费等医疗费用进行费用报销,比如百万医疗产品。在这次疫情当中,国家已经兜底新冠肺炎的治疗费用,无论确诊和疑似病人均可享受免费救治。根据损失补偿原则,已由国家或政府承担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不再进行赔付。而因新冠肺炎引起的并发症、后遗症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可依据保险合同约定进行理赔。

对于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比如住院津贴,无论政府是否承担了治疗费用,均可依据保险合同约定进行理赔。

除了医疗险外,针对此次疫情,其他类型的商业健康险同样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对由于确诊新冠肺炎导致的误工损失,可根据条款约定通过疾病险赔付,部分疾病险包含身故、全残责任,也可对因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全残进行赔付。由于新冠肺炎目前尚不在市面上任何重疾险产品的疾病列表中,确诊后一般无法得到赔付。但由新冠肺炎引起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深度昏迷等,一旦确诊,重疾险则可以进行全额赔付。

另外,为更好的应对疫情,多家保险公司通过责任扩展的方式,将新冠肺炎责任纳入保障范围,提升保险保障水平。

目前,市场上约50余家人身险公司,包括华夏在内,在不增加保费的前提下,将现有重疾险责任扩展至新冠肺炎,弥补客户因疫情带来的损失。华夏则对公司各渠道销售的25款重疾险扩展了新冠肺炎责任,对于确诊新冠肺炎的重型及危重型新老客户,按30%保额一次性额外给付保险金,扩展责任有效期至6月底。

同时,为更好地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部分保险公司也通过意外险责任扩展的方式,承担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和伤残责任。在疫情爆发初期,华夏就迅速推出了“守护保”保险捐赠计划,将意外险责任扩展至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和伤残。现已向全国包括一线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援鄂医护人员、政法公安干警、武警消防官兵、青年志愿者、新闻工作者、生活保障人员等在内的2000多万客户免费提供了20万保额的新冠肺炎身故及伤残保障。

《21世纪》:目前,市场上的医疗、健康保险以短期保险为主,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长期保障需求?

李建伟:目前市场上的商业医疗险以短期险为主,主要满足客户短期医疗保障需求。2016年以来,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百万医疗”凭借其低费率、高保额、保障全的特征,百元保费即可获得百万保障,直击高额医疗费用痛点,成为目前市场最主流的医疗险产品。

从产品形态来看,“百万医疗”属于费用补偿型医疗险,可对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高额自付医疗费用进行报销,是对基本医保的有力补充。保险期间以短期为主,买一年保一年,部分产品可支持5年左右保证续保,主要满足客户短期的医疗保障需求。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的续保条件都比较友好,客户即使在理赔后仍可继续购买,但与长期保证续保的产品相比,依然不是一份长期稳定的保障。

为满足客户的长期健康保障需求,建议消费者同时购买定额给付性质的长期重疾险和报销性质的百万医疗险。将长期重疾作为长期基础配备,保障罹患重疾后的大额支出和家庭收入损失,以百万医疗作为短期社保补充,保障更大范围的医疗费用支出。

长期重疾险在我国健康险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行业长期重疾新单保费收入已突破千亿。近年来随着民众对癌症等重疾认知度的提高,保障需求进一步被激发,重疾险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数量、复杂程度及创新性不断提升。从目前市场主流重疾险形态来看,可保重疾数量高达100余种,轻症和中症已成为标配,多次赔付重疾盛行,覆盖人群广泛,保险期间最长可至终身,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长期健康保障需求。

《21世纪》:对消费者选择医疗、健康保险有何建议?如何避坑?

李建伟:健康险产品形态较为复杂,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健康险产品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了解产品责任。消费者在购买医疗险时应当充分了解产品的保障责任,包括保障范围、免赔额、赔付比例、责任免除等,匹配自身保障需求。例如:市场上流行的“百万医疗”产品,属于中端医疗险,主要报销公立医院产生的医疗费用,对于客户在私立医院或国际部的就医保障需求,需购买高端医疗产品。

二是关注续保条件。市场上的医疗产品以一年期短期产品为主,客户若想享有持续的保障,需要每年续保,因此需关注条款中的续保条件。对于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产品,在保证续保期间内,不会因为客户身体状况的变化涨价或拒保。而对于非保证续保产品,不同公司的产品在续保条件存在一定差异,需在购买时予以关注。

三是避免重复购买。费用报销型医疗险的理赔,适用费用补偿原则,对于客户已通过社保、公费医疗或其他商业医疗险报销的部分,不再重复理赔。因此客户选购时需先了解自身是否已有社保、员工福利或其他商业医疗险计划,避免重复购买。

四是匹配自身需求。长期重疾险由于保障时间长,保费相对较高,而医疗险保费每年会随着年龄增加,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结合自身需求匹配保障额度,并尽早购买。同时,尽量选择责任全面的产品作为基础保障,并对癌症、心梗等针对不同人群的高发病种的保障程度予以关注。终身重疾一般包含身故责任,自带储蓄功能,适用于绝大部分客户购买;定期重疾作为消费型产品,杠杆较高,在收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

五是健康如实告知。健康险在投保时需要客户提供一系列健康告知,购买时需考虑被保险人是否符合健康告知要求并如实告知,避免为后期理赔造成不便。

《21世纪》:保险公司将会如何开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医疗、健康保险?

李建伟:随着个人卫生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进程加速、慢病人群扩大,社会公共医疗保险提供的保障已不足以满足民众日益提升的健康保障需求,急需商业医疗险作为补充。2019年底,新版健康险管理办法的出台,也为行业健康险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为更好地满足民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健康保障需求,商业医疗险的升级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丰富产品责任,不断扩展医疗险的保障范围。一是将保障客群扩展至非标准体人群,即带病人群和老年人群,如华夏推出的“医保通防癌版”,三高及糖尿病人群可投保,最大投保年龄至80岁,满足了非标人群保障缺失的现状。二是扩展医院范围,对于追求较高就医品质的客户,将可保医院范围由公立医院扩展至特需病房、国际部及海外医院,满足客户差异化消费需求。三是扩大支付范围,将昂贵药品、医疗器械和先进疗法等医疗费用支出纳入医疗险报销范围,满足患病客户的刚性需求。2018年,华夏保险率先将外购药服务引入百万医疗产品,加上电影《我不是药神》等社会热点,特药产品成为2019年爆款产品,肿瘤特药服务也已逐渐成为百万医疗的标配责任。

其次,以医疗险为载体,匹配更多健康管理服务。保险公司作为大健康生态圈中的支付方,除了为客户提供经济补偿外,还应兼顾客户健康风险管理和医疗服务需求。通过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护理机构等合作,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健康管理服务闭环,提升客户体验和健康水平,同时降低赔付风险,确保健康险业务持续稳健发展。事前通过保险产品与预防监测、健康促进等健康管理服务的结合,降低发病率,减少赔付损失;事中保险公司通过提供辅助就医、疾病管理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就医便利的同时,介入客户就医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事后通过康复护理、家庭医生等服务,解决康复人群的生活困境。

最后,依托科技赋能,提升客户服务体验。通过加大科技运用,加深外部合作,实现支付方与服务方的信息互联、数据共享、服务互通,在提升客户就医体验及理赔效率的同时,降低保险公司管理成本,为下一步实现“控风险、降价格、提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21世纪》:未来,保险是否会配套更多的健康管理服务?

李建伟:在应答客户健康保障需求方面,保险公司具备一定的能力及优势。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保障缺口依然很大,随着国民保险保障意识的不断提升,保险消费者的需求潜力不断释放。而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市场主体,具备天然的风险处置能力和强大的资本实力,能够通过健康险产品与服务的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体验、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及更可负担的支付手段。

“保险+服务”也是多数保险公司认可的健康险发展方向,行业已开展诸多实践。《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调研结果显示, 85.7%的保险公司会为健康险客户提供与产品配套的健康管理服务。近年来多家险企围绕通过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和健康水平,结合自身资源,开展了诸多尝试,致力于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闭环。平安借助集团优势,自建服务、数据平台,整合医疗健康资源;泰康以重资产为主,通过投资养老社区、医院等打造医养产业链;友邦以“最优秀代理”策略,注重高端客群高品质服务需求,收割服务溢价。

华夏在积极推进“产品+服务”模式落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健康险产品为基础,打造保险生态服务系统。同时,将整合优质生态化服务资源作为今年产品研发的重点工作,更加注重与产品责任有机结合的高品质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解决客户在不同年龄阶段、就医环节、消费场景产生的体检、诊疗、用药、康复、护理等需求。将健康险产品,包括重疾、医疗、护理产品,与体检、问诊、筛查等高频服务,就医安排、昂贵药品等刚需服务,海外医疗、高端体检等高端服务相结合,树立起自身的服务品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体验。

关键词: 健康险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