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事之秋的威马汽车,因卷入“自燃”风波再一次登上了热搜。
不过,仅过了2 个小时,威马就在其官微上进行了回应。威马表示,该车辆所装载电池包在事故中未发生起火和爆炸,事故也未造成人身伤亡及其他财产损失。
不单单是威马,今年以来,电动汽车接连起火,似乎成为摆在新能源汽车面前的一个“魔咒”,包括蔚来汽车、特斯拉、云度新能源、长城欧拉等车企均一一中招。一时间,电池技术及其安全问题成为新能源车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
再次突发的“自燃”
9月23日上午9点左右,一辆疑似红色威马EX5自燃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从该视频上看,车辆火势凶猛并冒起浓浓黑烟,只听视频中有人喊到是“威马”。
随后,威马起火事件迅速在威马各大车友群里炸开了锅,根据一位威马温州车友群的车友晒出的9点48分聊天记录显示,一位威马售后经理在群里对车友安抚道,“刚刚得到消息,该自燃车为厂方内部车,大家先稳稳。”
与此同时,威马官方也快速的做出了回应——当天上午11点13分,威马汽车官方确认自燃车辆系一辆威马EX5(车牌号:浙CD62XXX),于温州某公路旁发生起火。
威马汽车表示,“公司在第一时间联系到车主,并派专业人员赶往现场协助处理。据车主回忆,车内扶手箱和座椅处先开始冒烟,其在开门寻找灭火器过程中,车辆内饰开始燃烧、出现明火并逐渐蔓延,导致整车燃烧。”
据悉,消防部门出警后,明火很快被扑灭,车辆所装载电池包在事故中未发生起火和爆炸,事故也未造成人身伤亡及其他财产损失。威马方面表示,“目前正配合消防人员调查事故原因,后续将及时公布。”
事实上,去年8月,威马汽车就曾发生过自燃风波,随后,威马汽车发表声明解释道该自燃车辆为公司一辆报废试装车,因一名员工违规对其通电,引发短路,导致该报废电池包发生自燃,火势蔓延至座舱。
与上次一次不同的是,此次是威马汽车量产交付后发生的首次起火事件。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威马EX5以2175辆的成绩位居新造车企业榜首。
对于此次自燃事件的快速反应,威马汽车回复蓝鲸汽车记者时称,“威马始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并且在硬件和软件等各个维度落实安全职责,保障用户的行车安全,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质量稳定、体验出色、成本合理’的产品和服务。”
此次事故原因未明,但由于在产品交付前威马汽车曾有过一次由于电池热失控造成起火的事件,因此对于电池的安全威马进行严格测试。据悉,该公司在参照全世界最严格的国标对电池包进行过充电保护、高海拔、短路保护等16项安全测试中,均一次性通过,并且多项测试成绩远超国标。
电动汽车频频自燃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电动汽车接连起火,似乎是摆在新能源车面前的一个“魔咒”,包括蔚来汽车、特斯拉、云度新能源、长城欧拉等车企均一一中招。一时间,电池技术及其安全问题成为新能源车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
通过一组数据,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这一现象。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自今年5月起,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在已查明起火时车辆状态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在79起安全事故中,乘用车成为“重灾区”,事故车辆比例最大,高达65%;着火原因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而从动力电池类型看,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比例高达86%。如此看来,三元锂离子电池成为自燃的“毒苗”。
而电动汽车接连发生“自燃事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特斯拉与蔚来先后发生多起起火事件后。
早在6月17日,工信部就发布了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工信部通知称,对于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公交车等高使用强度的运营类车辆,应按照行驶里程和监控平台数据分析结果设定排查比例。对于私家车,生产企业应明确告知用户,车辆触发何种条件时应回店检修。
该通知同时提到,企业应当承担新能源汽车安全第一责任,对发生起火燃烧事故的,企业应及时开展事故调查,生产企业应在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6小时内)将事故的基本信息,48小时以内将事故详细信息,主动上报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牵头部门和装备中心。
尽管有车企高层认为,电动车的自燃概率并不比燃油车高,只是因为事件受关注而被放大,但国家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测表示,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频发的原因,一部分是产品本身在设计中就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验证不够充分,甚至部分产品存在低级错误,这是根源。
此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将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整体产销20%以上,届时纯电动汽车数量将倍增,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关键词: 威马汽车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