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院校 > 正文

年内转型基金将达到百只 分级基金成主流

今年以来,分级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密集转型,转型的数量达到100只。

行业人士认为,从这些基金由热销到退出历史的历程看,公募基金乃至资管产品的进化需要满足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符合监管导向,并满足投资者诉求。退出市场也需要考虑原有产品特征、市场偏好等因素,做好产品的稳步转型。

转型基金将达到百只 分级基金成主流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转型生效日计算,截至8月28日,今年以来已经有66只(份额合并计算)基金完成转型。另外,还有38只已核准变更注册但尚未完成转型,总数量已经达到104只。2018年-2019年,保本基金转型较多,两个年度转型基金数量均为167只。

分级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转型成为今年基金转型的主流——分级基金有38只,短期理财基金22只,两大类型占比接近六成;另有21只债券基金和14只混合基金转型。

从转型方向看,分级基金主要转为场内指数LOF。博时基金表示,规模较大的分级基金,适合转型或者份额合并为母基金份额转LOF等形式,这样做一方面是能够平稳过渡避免动荡;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善公募行业指数产品布局,给投资者更多配置选择。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慧分析,分级基金的子基金全部是上市产品,LOF产品可以满足原有投资者的交易需求,且不需要花费额外的上市成本。分级基金选择场内指数LOF为转型方向,转型性价比最高。

在姚慧看来,制定性价比较高的转型方案,首先要考虑原产品特征,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原有投资者的大规模赎回;其次,要关注市场偏好。产品转型类似新发,市场偏好决定了产品是否能获得原有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的青睐;再次是基金经理能力圈和公司禀赋,这决定了转型后产品是否能取得优异的市场表现,毕竟业绩是事关一只产品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最后,不论是新发规模还是存续期规模增长,都是衡量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重要标尺,也是每一只基金产品在整生命周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2018年4月发布的资管新规要求公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过渡期将于2020年年底结束,后延长至2021年底,但公募理财债券基金、公募分级基金的规范整改不作延期,两类产品继续加速转型之路。

金融产品应符合市场、监管、投资者需求

才能更具生命力

债券型基金的转型,一年期定开转型较多,方向上一是变更为普通的开放式债基,一是转为5年期以上的摊余成本法债基。而短期理财基金则以短债、普通利率债、信用债基等为变更方向。

姚慧分析,短期理财基金转型为中短债基,并不会超出基金经理能力圈,同时也能受到当前投资者青睐,是一种的最经济的转型方式。一年期定开债基转型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牺牲了流动性,却不能带来较好或稳定收益,开放期遭遇投资者大量赎回。而转型为开放式债基可提供流动性,满足风险偏好较低、预期收益率高于货基、波动率低于股基的投资者的一般需求,受众面较广。而长期摊余成本法债基则提供了长期稳定且较高的收益,受到负债端资金较稳定、且对收益稳定性要求高的的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追捧,这两类转型方向是从不同角度满足投资者诉求的可行方案。

多位行业机构和人士认为,从保本基金、分级基金、短期理财债基等产品,从热销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中国基金行业、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进化脉络。好的资管产品需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投资者合理诉求以及资管行业的发展现状等。

以分级基金的发展为例,博时基金认为,分级基金在2015年市场行情较好时发展迅速,成为投资者青睐的产品品种。但由于其自身机制的不完善和助长助跌的效应,在一段时期内引发投资者亏损,不符合公募基金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以及稳定市场的初衷。资管新规发布以后,公众媒体对分级基金整改要求进行了大量报导,投资者对于分级基金整改已有心理预期。

姚慧也认为,基金产品的新陈代谢是资本市场发展到特定阶段,金融产品的必然进化过程。公募基金产品需要不断更新满足新的要求才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一是不负普惠金融名号,成为有效服务普通投资者的大众理财产品;二是符合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规律,契合时代背景;三是满足监管导向。“公募基金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贯彻执行资管新规的主旨,比如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在满足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要求和监管导向的前提下,在制度性设计框架内,创新设计能为最广大投资者提供合理收益的基金产品。”

关键词: 基金,分级基金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