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内容涵盖市场与业务发展、政策与监管环境、普惠金融与社会责任、发展机遇与未来展望等方面,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反映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和服务情况。
《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消费金融公司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型,整体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9年年末,26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较上年增长30.5%。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科技成为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市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消费金融公司应将互联网消费金融视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深度应用金融科技来促进互联网贷款发展,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扩大业务覆盖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客户数突破1.2亿人
风险成本承压
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继续将客户拓展置于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普遍采取了大力拓展新的消费场景的策略,加大自有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与头部互联网公司、流量平台开展引流合作、联合放贷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服务客户数量的增长。
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金融公司客户数迅猛增长,突破1.2亿人。《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消费金融公司客户数为12727.9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52.29%,客户增长显著。据统计,高达50%的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的新增客户贷款余额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超过了60%,仅有1家公司新增客户带来的贡献较少(余额占比不足20%)。这说明消费金融公司新客户拓展较快,新客户对业务规模贡献度较高,消费金融还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增量市场。
不过,消费金融公司在贷款余额及客户数量双双快速增长的同时,风险问题也逐步凸显,引起市场的关注。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主要对象为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触达或未能有效服务的中低收入长尾客群(优质客群主要选择银行信用卡或银行消费贷款),风险成本相对较高。
目前来讲,多数消费金融公司被认为是风险成本高企的企业。《报告》显示,针对调查问卷中“哪些因素对公司发展影响较大(限选2项)”问题,在24家参与调查的机构中,多达16家机构选择了“风控成本高企”(系所有选项中选择最多的)。
整体上来看,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压力,行业平均不良率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报告》指出,从风险成本的直接反应指标不良率数据来看,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63%,略高于信用卡的平均不良水平,较2018年有小幅下降(下降0.11个百分点);从不良率的中位数来看,2019年为2.03%,较2018年有小幅上升(上升0.1个百分点)。不良率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差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机构的风险成本的差异,部分机构的风险成本压力尤甚。
依托金融科技
培育消费金融核心竞争力
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把握科技引领发展理念,持续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并将之运用于精准识别客户、强化流程追踪、智能化营销、产品流程改造等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客户服务的效率、效能和质量明显提升,行业“金融+科技”的属性进一步凸显。
《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行业多数机构2019年全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达到了5%以上,几乎全数机构实现了智能化营销和贷后管理以及大数据化的风险控制,部分机构实现了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法院催收等“尖端”应用,少数机构更是实现了金融科技的对外输出、赋能消费信贷全行业。
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应根据消费金融的客户分散化和业务小额化的零售金融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进一步提升消费金融企业的获客能力、风控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消费金融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进一步推进消费金融的行业变革与模式转型,形成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 邢萌)
关键词: 金融科技,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