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者,每天都在思考什么?只为卖出去的产品能少一点投诉。对于大的食品企业来说,每天都花费精力在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上,花出去的钱远甚于处理产品质量问题。
企业的目标是想要求生存还是求发展?企业食品安全的战略布局和世界巨头的差距在哪里?
1
供应链
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与供应链也有隐秘的联系。上游供应链若是出现有害物质富集现象,产品生产过程再规范也会出问题。食品供应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就能像“蝴蝶效应”一样能演变成一场灾难。作为食品企业的高管需树立大局意识,规避潜在风险。
供应链环环相扣的情况下如何不出错?世界食品巨头嘉吉公司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他们与食品同行分享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避免“蝴蝶效应”。
2
文化
大大小小食品企业容易在一开始就急于确立食品安全管理文化。如何判断制定的食品安全文化有效?
来做个小小的思想实验:请回想一下你呆过的企业,试试背诵这家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口号,背得出来吗?如果能,口号的内容是否让你信服?它是不是企业和员工实际行为的真实写照?
某大型企业有一条质量管理原则:在发现质量问题时,流水线上的任何一位员工都有权拉绳终止生产。
原则上企业制定的食品安全文化应让员工相信“自己的口号”。作为食品企业的高管,你在制定食品安全文化时你将什么作为考量?
3
合规
我们羡慕那些在全球几大洲拥有上千个工厂,管理十几万名员工的世界级食品企业。他们可以很早就意识到符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游刃有余在各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而有人却怪这信息时代发展的迅猛。消费者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食品安全原来越重视,进而催生了种类繁多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层出不穷的安全法规要,每天都要绷紧神经。不知道其实还有更高效的工作方式。
孰不知,有些企业已经默默地向食品行业巨头学习,效仿他们领先的管理理念、创新解决方案和世界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
细节
工厂是否一旦有人来参观就得连续加班整治好几天?工厂细节能做到开放给同行吗?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套用到食品企业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前两个可以概述为:我做的产品只要符合标准,投入市场无功无过即可。中间两个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可以概述为:我的企业和我的产品需要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可度。而最高的自我实现需求则是以宏观的视角看待自己的食品产业链,用细节铸就的品牌口碑。
某成功企业的员工、访客、外包商,无不为公司对安全文化、理念,员工和外来人员的严格要求感到震憾。通过开放工厂现场观摩,让你直观学习细节是如何渗透到生产的方方面面。开放透明,更能给人安全感,食品企业进行产品全过程可视化追溯,清晰有效地展示食品信息,做好产品本身,无需空谈概念模式,就能成就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