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院校 > 正文

海安农商银行开拓特色发展道路 存贷款总额超千亿元

二十年来,海安农商银行人在不断地摸索总结中,开拓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形成了“市场化、制度化、民主化”理论基础,“做不做市场说了算、对不对制度说了算、行不行员工说了算”三条原则,已经成为全行员工市场开拓、服务客户、内部管理的根本导向,融入血脉、铭刻于心。

海安农商银行坚持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发展壮大,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实力,实现了从一个地方法人小银行,成长为区域“领头羊”。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安农商银行存款总额超575亿元,贷款总额超426亿元,存贷款总额超1000亿元。

2020年6月30日,随着指针跨过12点,海安农商银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刻,这一刻,海安农商银行存款总额超575亿元,贷款总额超426亿元,存贷款总额超1000亿元。(财务数据为报银保监口径,下同)。

从2000年海安信用社联社成立开始,到2008年海安农村合作银行成立,再到2011年改制成为海安农村商业银行,二十年来,海安农商银行人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以敢为人先的意识、务实求真的态度、咬定青山的毅力,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勤劳智慧勇敢的海安农商银行人,用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安特色的农信之路。

沐甚雨,栉疾风

辛勤耕耘二十载,铸就响亮品牌

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江苏金融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是海安农商银行人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艰苦奋斗的见证。二十年来,海安农商银行人在不断地摸索总结中,开拓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形成了“市场化、制度化、民主化”理论基础,“做不做市场说了算、对不对制度说了算、行不行员工说了算”三条原则,已经成为全行员工市场开拓、服务客户、内部管理的根本导向,融入血脉、铭刻于心。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海安农商银行的资产规模由改制之初的203.04亿元,到2020年初突破700亿元;存款规模由2012年末的224.68亿元,到2020年6月末达到576.87亿元;贷款规模由2012年末的164亿元,到2020年6月末达到427.85亿元。

也正是得益于始终如一的经营发展理念和几代农商银行人的持续深耕本土,海安农商银行多次因支持当地经济发展获省联社、监管部门嘉奖,连续八年省联社等级管理考核达到AAAAA级,连续12年被省联社评为“四好领导班子”,此外,海安农商银行还入选2017-2018年度全国标杆银行(县域)。

促发展,助成长

厚植沃土兴万木,支持实体经济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金融与实体经济就如同鱼水一般,息息相关、休戚与共。长期以来,海安农商银行坚持“不支持实体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强化信贷资源配置,紧跟地方产业调整步伐,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战略上,从党委决策和高层战略出发,始终紧跟监管导向和考核要求,将监管及考核目标纳入管理层经营管理任务,保障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坚持“以量补差”投放战略,以信贷投放“量”的增加弥补息“差”收窄的影响。在用好用足信贷规模的同时,通过不断调整资产组合,将有限的资源更多配置给小微企业。截至2020年6月末,全行支持实体经济贷款388.42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90.78%;支持制造业贷款190.27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4.47%,继续保持“南通支持制造业第一行”领先地位。

在服务上,坚持对企业开展常态化走访营销,定期开展银企合作活动,了解企业需求,致力于打造银企命运共同体。率先试行“无还本转贷”,推出“周转贷”“循环贷”特色贷款产品,帮助企业缓解筹资还贷难题,阻隔企业涉及高利贷和担保圈风险。深度应用产品定价系统,将LPR嵌入定价机制中,综合客户情况与成本要素,实现“一企一策”,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在流程上,实施“预约转贷”、预授信制度,创新整贷零还方式,帮助企业减负,提高信贷服务契合度。通过推广普惠信用贷、推行信贷无纸化审批、优化信贷流程等方式,不断优化企业金融服务。

同风雨,共进退

铁肩挑担始为民,坚定支农支小

海安农商银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在当时刚刚解放不久的海安农村,为了解决农民生产缺少资金、生活困难等问题,海安第一个信用社—雍徐信用合作社应运而生,虽几经易名,但支农支小的使命却一直传承至今。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海安农商银行坚持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不动摇,在支持乡村振兴和扶持中小微企业上下真功夫。

深耕“三农”有定力。多年来,创新开展“增户扩面”工程,通过逐村逐户走访建档,全面推广“整村授信+”模式,实施网格化管理,强化机制、产品和服务配套,着力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截至2020年6月末,累计走访建档24.31万户,对辖内行政村实现100%信息化电子建档,成功授信10.44万户,授信率42.95%。牢固市场定位,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积极支持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实施“金融支持一镇一品”项目,围绕“1+6”的服务新格局,不断满足“三农”服务需求。在海安农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下,海安已培育出农业龙头企业近10家,包括白甸草莓、李堡百叶、大公山羊、老坝港紫菜、中洋水产、鑫缘丝绸等全国农业特色品牌。

助企纾困有应变力。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海安农商银行秉持“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先后推出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党员赋能助企和百户工程,把信贷资源向资金困难、但基本面好的小微企业倾斜,千方百计为小微企业争取政策工具。

2016年,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海安农商银行推动实施“百企越冬”工程,对面临资金链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的部分行业、企业,坚持不抽贷、不压贷、不延贷,与企业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工程实施三年多来,累计对129个帮扶企业发放贷款60多亿元,成功帮助123家企业走出困境。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海安农商银行开展“雷雨纾困”行动,为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解难,通过积极主动降息、匹配优惠政策、整合多头授信等新举措,用市场化方式帮助企业化危为机,缓解银行投放压力。行动以来,已将央行配置的18.53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专用再贷款额度,全额定向配置到500余家普惠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中,平均执行利率4.45%,为客户降低综合成本1.55个百分点,预计节约利息支出2800余万元。

夯基础,固根本

行远自迩不逾矩,发展审慎稳健

风险是银行发展的生命线,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海安农商银行坚持将依规治行、风险管控作为审慎经营的重要手段、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一是从顶层出发,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借助上市契机,推动全行完善公司治理,进一步明晰权责界限,保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不缺位、不失位,相互衔接紧密。

二是从制度出发,全面规范制度体系。围绕依法合规管理“全业务、全岗位、全流程”覆盖目标,加强对PCM合规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运用,对发现问题不仅狠抓整改问责,更强化以查促改,完善制度建设。

三是从体系出发,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偏好及限额管理系统为核心,深化系统应用,发挥风险预警系统在信贷投放各个环节的作用,实现信贷全流程风险管控,有效发现风险、预警风险、排除风险。针对主要类别风险和重点业务分别设定风险限额,实现风险限额与风险偏好、经营计划、绩效薪酬相匹配。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实行动态监测和准实时预警,为全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汇群智,聚群力

以文化人凝共识,共建和谐家园

以党建文化凝聚发展共识。坚持党管金融,把党的建设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推动党的领导进章程、党建制度进章程、组织建设进章程,积极发挥党引导全局、统领全局、指挥全局作用。首创党员“赋能助企”计划,通过325名员工党员与573余家企业结对,了解掌握企业需求,强化风险监督和行风监督,工程实施以来收集建议300余条,为企业增加授信超5亿元。

以成长文化推动员工发展。建立分类分层培训体系,开展“双周一学”,加强内培机制和内训师、导师队伍建设,倡导持续学习,“充电不断”。持续实施“优能”“候鸟”“千里马”三大计划,重视专业型人才能力培养,做好后备人才跟踪评估,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努力建立一支素质全面、能力全面的卓越管理团队。创新实施管理人员充分履职审计评价项目,设立十大评价指标,敦促全行员工步调一致向前进、步调一致同心干。截至2020年6月末,全行80后管理人员57人,占比达46.34%,较2017年初实现翻番;85后管理人员占比30.89 %,是2017年初的4倍,当家行长平均年龄41岁。

以共赢文化塑造幸福人生。注重从工作、精神、生活、健康等多方位、多角度关心关爱职工,满足职工需求。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理念,全力打造10分钟“能量驿站”,开辟员工医疗快速通道,推动运动技能培训,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坚持“一月一活动”,常态化开展书画、摄影等各类文体竞赛和“爱小家、爱大家”主题关爱活动,打造员工精神盛宴和文化大餐。连续六年组织开展全员职工运动会,除网点值班人员外,其他员工全部参加比赛,同时邀请职工家属参加,六年共计参赛人数4800余人次。打造圆鼎圆梦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本地学校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长期开展对结对帮扶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的资助关爱,推进社会责任理念与发展战略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存款 农商银行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