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时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发债等制度。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进一步提升。《证券日报》记者据数据统计,截至9月27日,年内517家上市公司成功发行债券1912只(剔除同业存单,下同),合计发行总额4.0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01%。其中,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显著上升,同比增长超九成。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随着注册制的实施,上市公司发行债券融资更加便利。对于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发债制度,需关注债券违约市场化处置,完善和明确各中介机构的责任,加大对民企债券融资的支持,强化信息披露,防范风险等。
上市公司短期融资券
融资规模同比增91.77%
据记者统计,从债券类型来看,上述1912只债券中,短期融资券融资规模增幅最高,年内发行总额达1.49万亿元,同比增91.91%。另外,金融债和中期票据的规模也出现增长,合计发行总额分别为1.78万亿元、2287.8亿元,同比增28.28%、10.96%。
从发行主体来看,上市公司债券融资集中在高等级主体。截至9月27日,年内AAA级和AAApi级的债券发行总额合计3.75万亿元,占比高达91.77%。据数据显示,从企业性质来看,央企、一般国有经营性企业债券融资占比较高,分别为46.63%、28.37%。
“近期,能体会到监管层审核快了很多,尤其是AA+以上中高评级主体发行的债券,很多债基本没有反馈意见就过了。”某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市公司进行公司债券融资更为便利,规模明显增长,但主要集中于高等级、上市央企和地方国企。其中,短债规模大增主要是由于市场供需原因,投资者对短久期流动性更好的品种需求增加。
从行业(申万一级)来看,除了银行和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三个行业债券融资金额最高,分别为2516.8亿元、2230.05亿元和2120亿元。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副所长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发债呈现期限短期化、行业集中、信用分层三大特征。发债明显短期化,或与短融融资成本较低、机构偏好持有短期债券等有关。分行业来看,基建相关的建筑装饰、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发行规模较高。融资信用分层显著,发债主体以国企、中高评级为主。
进一步完善发债制度
强化发行人信披义务
今年3月1日起,根据新证券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公开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均开始实施注册制。其中,公司债申请上市交易条件作出调整,删除了“公司债券的期限为一年以上”等条件。
“在此之前,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多为中长期品种,期限长于一年。此次放开后,不仅公司债品种有望丰富,短期供给量大幅提升,同时准入门槛降低,发行流程缩短。监管的革新,大幅提升了企业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便利程度。”明明表示。
8月7日,为贯彻落实新证券法及其相关规定,证监会修订《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明确了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注册条件、注册程序及相关监管要求,并结合债券市场监管实践,扩大了可转债发行主体;删除普通投资者认购交易公募债评级为AAA的规定,减少评级依赖;进一步明确非公开发行公司债的监管机制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对于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发债制度,明明认为,一方面需要关注债券违约市场化处置,同时也要创新产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另外也需要完善和明确各中介机构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因此应强化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职责义务。在强调市场化运作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某券商投行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发债制度,首先最重要的是提升公司的信披质量,推动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提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其次,加大对民企债券融资的支持,推出适合民企的融资产品;最后,可以在制度层面对优质公司进行一些担保、增信的措施安排,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对违约债券妥善处置,梳理一些标杆,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的信心。”
(记者 吴晓璐)
关键词: 上市公司,债券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