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偏爱储蓄,但年轻人的消费观近年已发生改变,消费还是储蓄,这是一个问题。尤其疫情仍在海外肆虐,全球经济正在衰退,国内疫情虽已被遏制,但宏观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家庭金融如何规划?老百姓正在用实际行动作出选择。
5月6日,中国银联发布“五一”假日交易数据。作为近12年来最长“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月5日,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突破1.57万亿元,日均0.31万亿元,较清明小长假日均增长了7.7%,与4月份日常周末相比日均增长了16%。银联网络交易总笔数较4月环比增长6.95%。“五一”期间消费势头上扬,各项消费数据逐步回升。另据网联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网联平台日均处理资金类(不含条码)网络支付业务量达13.54亿笔,同比增长54.59%;代表线下消费场景的条码支付线下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48.50%。
“五一”期间的消费热与一季度的消费不振已大不相同。
今年1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至-19.0%;但居民存款余额从2019年末的82.1万亿增长至88.6万亿,增加了6.5万亿元。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收入指数明显下降,就业感受指数下行,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同时储蓄意愿上升。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0%,比上季下降6.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3.0%,比上季上升7.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5.0%,比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
实际上,疫情对低收入家庭冲击更大,因此,以消费券等方式提振消费,对于低收入家庭影响也更为明显。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Q1)》显示,相比高金融资产或高收入组家庭,低金融资产或低收入组的家庭财富受疫情影响更为严重。从数据看,超五成金融资产或年收入5万及以下的家庭报告其财富减少,其中有34.6%的金融资产5万及以下的家庭报告其财富减少很多,35.2%的年收入5万以下的家庭报告其财富减少很多。
“消费正在企稳,说明居民信心正在恢复。”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称,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消费并未完全复苏,这可能更多缘于疫情期间收入的降低,以及对未来收入预期的相对谨慎,但受益于政府“六保”等政策,多种迹象显示,消费有望进一步企稳。
在消费热的背后,居民对金融规划越来越认真。疫情使得人们更加主动地关注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全民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4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是1.67万亿,同比仅增长了2.3%,增幅同比下降了13.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增幅同比下降了7.7个百分点,人身险增幅同比下降了15.22个百分点。但是,健康险却逆势增长,同比增长21.5%。
实际上,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女性才是财富实际控制人。2019年中信银行年报显示,针对女性客群(家庭财富实际控制人), 线下建立以“财智好少年”财商沙龙为代表的女性沙龙活动体系,线上推出“口红财富”爆款营销活动。截至报告期末,女性客户数1,613.3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0.53%。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家庭的财富观念,还贷面临压力陡增,投资者股市过山车中的恐慌,错过股市、黄金行情的一声叹息,理财,再次成为当前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廊坊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邵丽萍强调,居民应牢记理财原则:闲钱投资是基本原则,必须做好3-6个月的备用资金,余钱才用来理财投资。
邵丽萍建议, 对于单身女性青年而言,培养价值观、审美观更重要,平时在旅行、购物、聚餐等领域只能花工资的50%;20%的工资应配置大病保险、寿险;可以用10%的工资用来搏求高回报,比如股票、基金;剩下20%以存款、理财的方式作为不动产储备资金。
对于已有自己家庭的女性而言,除去房贷、车贷等负债,应将剩余家庭月收入20%用作高流动性理财,家庭用度随时支取;20%配置保险,关爱家人平稳生活(百万医疗、大病险、 寿险) ;40%用作投资,如黄金、外汇、基金、股票等;剩下的20%长期作为存款或稳健理财,储值稳定回报的资金(养老金、子女教育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