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河南郑州的黄河博物馆,仿佛走进一条黄河文化的时光隧道

图为游客在黄河博物馆参观。霍亚平摄

图为黄河博物馆外景。资料图片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隋唐洛阳城复原图、北宋堤防管理文献……步入河南郑州的黄河博物馆,仿佛走进一条黄河文化的时光隧道。

在博物馆碑廊处,有一座通高2.86米、宽0.76米的石碑,碑首高浮雕二龙戏珠图,阴刻楷书“皇清”二字,碑肩浅刻云水图案,碑身阳面正中阴刻篆书“郑工合龙处碑”几个大字。“这就是镇馆之宝,清代郑工合龙处碑。”一见到黄河博物馆馆长王建平,他便介绍起这块碑来。

此碑有何特殊之处?据历史记载,1887年,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决口南泛,由贾鲁河入淮,导致15州县受灾,灾民约180万人。光绪皇帝派多人督促整修堤防,均未获成功。河东河道总督吴大澂接办后,筹划有方、措施得当,于1888年12月指挥决口合龙。也正是这次堵决成功,使黄河南流成为历史、黄河北流成为惯常,为当代黄河下游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次工程中,水泥、电话、铁制轨道运土车等首次得以使用,开近代在黄河上引进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之先河,史称“郑州大工”,遂立碑纪念。

“这是‘郑州大工’的唯一实物证明,是国家一级文物。碑文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吴大澂亲笔题写。所以,郑工合龙处碑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誉为‘黄河上的三绝碑’。”王建平说。

但这块石碑从发现到保护,却是一波三折。1995年初,博物馆派人进行黄河故道水利文物查勘,偶然在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西发现了这块石碑。后来,当地征集碑林石刻,准备将这块石碑纳入其中。当时,黄河大堤还不是标准化堤防,专业设备无法在其上作业,人们只能用钢丝吊拽石碑,竟意外将石碑拉断。此后,征集单位不敢再动石碑,只得将它留在原地。

这一晃就是11年。2016年,黄河博物馆再次派人寻找这块石碑。工作人员根据记载,找到了石碑所在的位置,在高压水枪的冲刷下,被泥沙掩埋的郑工合龙处碑终于重见天日。之后,博物馆将碑文制作了拓片用于展览。“我们至今觉得很庆幸。如果不是偶然发现和再次寻找,这件国宝恐怕仍沉睡在泥沙之中。”王建平说。

除了郑工合龙处碑,明代潘季驯的《河防一览图》也是博物馆中的一件重要藏品。王建平介绍说,潘季驯的绘图包含了当时黄河、淮河、运河及相邻有关水道的行径、堤防、闸坝工程,并对历年河患、地势、险情及河防重点做了详细说明。此图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幅治黄水利工程图卷,体现了潘季驯“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的治河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

不仅如此,黄河博物馆内还有埄堠碑、清代黄河下游工程图、花园口堵口纪念碑等众多藏品,均有重大价值。

王建平说,博物馆建馆50多年来,不断征集黄河流域古生物化石,黄河水利文物,黄河民俗、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先后推出馆藏文物标本、黄河美术、书法、摄影、图书展览,赴京参加“黄河治理规划展览”等,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2012年新馆建成后,博物馆利用声光电技术,科学合理布展,增设网上展览。现在,博物馆正在策划高质量展览,让人们在这里更好地感知黄河、认识黄河、探索黄河。

■记者手记

从黄河文化感悟民族精神

走过黄河博物馆6个展厅,看过600多件照片、文献、文物、雕塑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参观者在有限的时空中,既可以了解到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自然概况,又能够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灿烂。

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述说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在黄河边,祖先逐水而居,创造出冶金、青铜器,发明文字,涌现“百家论水”。在博物馆里,通过石器、彩陶、碑刻等文物,人们得以穿越时空阻隔,与历史对话。当人们回溯悠久的黄河文明,也是在回望民族发展的历程。

一部艰辛的治黄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和体现。面对素来“善决、善淤、善徙”的黄河,改变屡治屡决的局面一直是人们的期待。从大禹治水到东汉王景“宽河行洪”,明朝潘季驯“束水攻沙”,再到民国李仪祉的“上中下游综合治理”,一直到当代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一路看下来,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党领导人民创造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是何等壮举,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何等强大。

浩浩黄河水,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一座黄河博物馆,承载着不变的民族精神。黄河,塑造了中华儿女刚毅不屈的鲜明气质,而我们的拼搏与奋斗,亦将为黄河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关键词: 郑州 黄河博物馆

  • 中小学数学课堂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数学,作为最能拉开区分度的学科,总是家长、老师最重视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课外培训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种选拔考试中的必选项。早年间轰轰
  • 家长为何会对学生作业感到焦虑? 学生作业电子化,近来成为一个舆论热点。参与争论的一方大谈便利,另一方则质疑这种方式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和焦虑。深入分析关于电子作业的讨
  • 查看机构资质 对预付式教育培训要谨慎选择 针对近段时间,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停业关门,众多消费者遭受巨额损失的情况,昨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
  • 养老产业最需要年轻人 养老行业,每天和老人打交道,听起来好像暮气沉沉,其实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清晰的发展前景、巨大的人才需求,吸引着人们投身其中。
  • “入园难”的破解之道才是关键锚点 近日,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
  • 国外高等学徒制都有哪些新的发展动向? 关于学徒制,想必大家都不太陌生。我们现在习惯于把工匠精神挂在嘴边,而传统上可被称为工匠的职业,大多都是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 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 11月28日,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杨振宁教研楼是我国第一座以杨振宁先生命名的教研楼。杨振宁教研楼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
  • “课后三点半”难题如何解决?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消息一出立刻刷爆了深圳人
  • “回流儿童”的学业和心理值得关注 ‘回流儿童’既容易被同学欺负,也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者。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学,他同
  • 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