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手机买菜迅速“圈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菜市场加快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手机APP买菜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选择。

足不出户,手机下单,送菜到家。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动动手指,刷刷屏幕,轻松逛起手机“菜市场”,拎起手机“菜篮子”。在省时省心的同时,线上买菜也面临着质量不佳、物流滞后的问题。“指尖”上的菜篮子该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感?

手机买菜迅速“圈粉”

“用手机下单各种蔬菜、肉类等,一般1个小时左右就能送货上门。购买时还可以选择已经清洗过或切好的食材,收到后可以直接下锅,非常方便。”在北京国贸附近工作的“90后”余小彦,向记者分享了通过手机生鲜类APP(应用程序)买菜的感受。

“价格相对合理,国产和进口产品种类齐全。最近天气转冷,一些平台还推出火锅底料、配菜等应季食材。省时省心省力,能够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余小彦说。

据易观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91万亿元,2019年将突破2万亿元。消费者对生鲜商品的需求较高,购买频率保持在平均每周3次,其中水果蔬菜的每周购买频次达到4.8次。

“菜场有时效性,部分区域超市覆盖不够密集,再加上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和便利性成为不少上班族的优先考量因素,这使得手机买菜有着较大的用户需求。”网经社(电商门户)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指出。

在“圈粉”大城市年轻人的同时,手机“菜篮子”正加速向中小城市下沉,并收获大批中老年粉丝。《2019线上生鲜消费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订单量和商户数增速上,三、四线城市分别为一线城市的1.4和1.49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开始在线上选购生鲜商品。餐饮移动平台“饿了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其生鲜频道上,2018年中老年用户增长速度超过500%,说明中老年群体对线上买菜的接受度大幅提高。

生鲜不“鲜”?快递不“快”?

手机“菜篮子”不仅方便了广大消费者,也让不少商户尝到了甜头。目前,市面上活跃着诸多生鲜电商,各大电商巨头纷纷发力生鲜业务,各类APP上的生鲜蔬果店铺逐渐增多。

面对热闹的手机“菜市场”,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最看重哪些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质量和送货速度最受消费者重视。

北京市民何利是一位线上“买菜”大户,她曾在多款生鲜类APP上有过购物经历。“我曾在手机上下单购买活鱼,但送来的却是冰冻很久的鱼;还有一次我下单后将近3个小时才收到食材,大大拖延了正常的晚饭时间。”何利告诉记者,“与到实体店买菜相比,网上买菜也不一定省时省心。不能亲自挑选就需要承担质量不好的风险。”

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中国第三方电商投诉平台)收到的用户维权案例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共计收到近百起对生鲜电商平台的用户投诉,热点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问题、以次充好、久未发货、物流延迟、下单容易取消难、退款难且款项未及时退回、虚假宣传、售后服务差等方面。

“生鲜电商暴露的管理漏洞及投诉问题,多是由于盲目扩张,导致产品质量把控缺位和售后服务跟不上。”曹磊说。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认为,生鲜物流中存在的配送超时、信息传输滞后、生鲜不“鲜”等现实问题,说明目前生鲜物流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相对于传统电商物流而言,生鲜物流的专业性比较突出,对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境要求较高。生鲜物流企业相对于传统的快递物流企业而言,还存在小、散、弱等现实问题,亟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确保省时省心省力

手机“菜篮子”作为一种新兴商业形态,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既要让人省心,更要让人放心。

对生鲜类销售平台来说,需瞄准用户需求,在模式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同时做好售后服务,力争“又快又好”。

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包括AR(增强现实)看菜的应用,消费者对蔬菜品质会有更为直接的判断。如果平台老拿不新鲜的蔬菜糊弄消费者,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在售后问题上,网经社(电商门户)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建议,平台或商家不能单单为了收益而减少服务客户的“成本支出”。电商平台应认识到客服售后的重要性,加大对产品售后服务的投资力度。

确保手机“菜篮子”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一方面需做好市场运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提高服务水平,享受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市场监管,对侵害消费者权益、不正当经营竞争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互联网平台购买冷鲜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因冲动购买大量暂不需要的商品。购买时还应详细了解发货时间和大致的物流时间,快递务必“先验货再签收”。遇到商品破损、腐烂、图文不符等情况,需以理性方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关键词: 手机买菜

  • 中小学数学课堂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数学,作为最能拉开区分度的学科,总是家长、老师最重视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课外培训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种选拔考试中的必选项。早年间轰轰
  • 家长为何会对学生作业感到焦虑? 学生作业电子化,近来成为一个舆论热点。参与争论的一方大谈便利,另一方则质疑这种方式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和焦虑。深入分析关于电子作业的讨
  • 查看机构资质 对预付式教育培训要谨慎选择 针对近段时间,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停业关门,众多消费者遭受巨额损失的情况,昨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
  • 养老产业最需要年轻人 养老行业,每天和老人打交道,听起来好像暮气沉沉,其实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清晰的发展前景、巨大的人才需求,吸引着人们投身其中。
  • “入园难”的破解之道才是关键锚点 近日,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
  • 国外高等学徒制都有哪些新的发展动向? 关于学徒制,想必大家都不太陌生。我们现在习惯于把工匠精神挂在嘴边,而传统上可被称为工匠的职业,大多都是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 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 11月28日,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杨振宁教研楼是我国第一座以杨振宁先生命名的教研楼。杨振宁教研楼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
  • “课后三点半”难题如何解决?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消息一出立刻刷爆了深圳人
  • “回流儿童”的学业和心理值得关注 ‘回流儿童’既容易被同学欺负,也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者。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学,他同
  • 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