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多措并举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国新办11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数量、质量双丰收

“《意见》注重系统总结以往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显著特点。”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说,《意见》既强调了数量目标,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又重视明确质量目标,《意见》提出了土壤质量、环境标准的整体要求。

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来说意味着什么?余欣荣说,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的时候能够产得出、供得上。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够新增粮食产能,而且能够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据评估,建成以后项目区的耕地质量一般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项目区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要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据测算,到2022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可以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0%,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意见》从强化建后管护和严格管控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要求,支持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集中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

“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要以保障粮食产能为首要任务,确保‘吃得饱’,而且要为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奠定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实现‘吃得好、吃得健康’,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余欣荣说,部分地区由于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导致地力下降、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等问题,迫切需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更加突出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加强科学研究及措施。

下一步,将按照《意见》的要求,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注重土壤改良,严格落实耕地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措施,使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都能够获得双丰收。

●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新体制

“从各地实践看,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现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底数不清、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余欣荣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亟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新体制,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

据介绍,2018年中央机构改革把原来多个部门分别实施的农田建设管理职能整合归并到农业农村部。根据中央要求,农业农村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意见》,并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各省(区、市)的意见。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有6.4亿亩。余欣荣说,过去因为是多个部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底数不清、面积重叠的问题。农业农村部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正在进行专项清查,在严肃认真地摸清数量的前提下,还要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认真梳理,逐一解决。

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广德福说,农田建设需要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同时还要积极调动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益。

《意见》明确“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具体要求。允许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不同标准。明确强化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农田建设工作机制。

●新一轮规划总体框架已经确定

《意见》提出要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修编情况进展如何?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邱天朝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是部署未来一段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项目布局、建设重点、资金安排等内容的总体考虑和设计,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

按照机构改革之后部门的职责分工,新一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是由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配合。邱天朝说,目前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情况评估,进一步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高质量地编制新一轮规划。现在规划的总体框架基本上已经确定。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开展“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前期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是其中已经初步明确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邱天朝说,下一步,将推动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集中力量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先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做好资金保障,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至关重要。”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许留庆说,2019年,中央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94亿元。今年10月,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616亿元。

近年来人工和材料费用的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不断升高,迫切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许留庆说,《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地要通过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合理保障财政资金的投入;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6日 02 版)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 中小学数学课堂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数学,作为最能拉开区分度的学科,总是家长、老师最重视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课外培训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种选拔考试中的必选项。早年间轰轰
  • 家长为何会对学生作业感到焦虑? 学生作业电子化,近来成为一个舆论热点。参与争论的一方大谈便利,另一方则质疑这种方式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和焦虑。深入分析关于电子作业的讨
  • 查看机构资质 对预付式教育培训要谨慎选择 针对近段时间,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停业关门,众多消费者遭受巨额损失的情况,昨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
  • 养老产业最需要年轻人 养老行业,每天和老人打交道,听起来好像暮气沉沉,其实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清晰的发展前景、巨大的人才需求,吸引着人们投身其中。
  • “入园难”的破解之道才是关键锚点 近日,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
  • 国外高等学徒制都有哪些新的发展动向? 关于学徒制,想必大家都不太陌生。我们现在习惯于把工匠精神挂在嘴边,而传统上可被称为工匠的职业,大多都是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 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 11月28日,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杨振宁教研楼是我国第一座以杨振宁先生命名的教研楼。杨振宁教研楼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
  • “课后三点半”难题如何解决?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消息一出立刻刷爆了深圳人
  • “回流儿童”的学业和心理值得关注 ‘回流儿童’既容易被同学欺负,也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者。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学,他同
  • 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