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多位银行高管在2019中国银行(3.600,-0.02,-0.55%)业发展论坛智慧金融(上海)峰会上,探讨了智慧金融的机遇和风险。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金融消费者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融合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元素的智慧金融,已经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下,为了打造新的金融生态圈,助力“智慧金融”构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不断尝试跨界融合,打造智慧体验场景,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但在如火如荼的智慧金融建设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风险。
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直言,智慧金融存在两大风险——数据风险和技术风险。
他解释说,数据风险一是数据的缺失,构建一个模型可能有一百个变量,但是这个变量到每个客户身上,常常很多数据是没有的。第二是数据的造假,有一些数据公司会存在进行系统的数据造假,有一些犯罪分子、欺诈分子也可能有意识地进行数据造假。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但某个数据变得有价值就容易出现造假。三是数据的中断,一旦数据没有了就无法决策,就会造成业务增多。前几年很多数据关于学历,但国家明确规定不再允许自由查询,于是决策就少了一个重要指标。近期很多数据公司受到一些查办,也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中断。四是数据的泄密,带来了客户隐私的泄露。五是数据的合规,数据的采集是否经过本人授权,在今天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而技术风险比较好理解,在高度依赖系统的情况下,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受到很大考验,一旦出现问题会有更大的波及率。比如孟加拉一个中央银行系统都可以被破解,那么民营银行机构更有可能会有被攻击的风险。
“存在着技术风险和数据风险的情况下,我们的风险管理变得更加难,风险的管理无非就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衡量和风险的处置。智慧金融的情况下风险识别变得更难了,你怎么识别数据的真伪,你怎么识别模型的准确性,对今天的国内银行都是很大的挑战。”黄金老说。
中国农业银行(3.480,-0.01,-0.29%)副行长蔡东强调了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这条底线:“金融无论怎么智慧,都改变不了银行金融服务是经营风险的本质,所以必须始终尊重金融自身的内在规律和运行逻辑,始终把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摆在创新首位,要知敬畏,守规则。智慧离不开数据共享,在数据共享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严格注意客户信息的保密,也要严格遵守商业道德,做好客户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底线。”
交通银行(5.520,0.00,0.00%)副行长郭莽也提到,要推动制度完善与技术防控相结合,有效防范智慧银行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新事物总会伴随着想不到的风险,但并不会改变银行智慧化转型的方向,应当把握好重创新与防风险的关系,既要为智慧化转型提供制度支撑,也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系统安全。通过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智慧风控能力。
也许正如中国民生银行(6.050,-0.01,-0.17%)行长助理欧阳勇所言,智慧金融的关键,还在于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给到客户的极致体验。“智慧金融的落脚点放在客户的体验上,这也是我们智慧金融的出发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不是要做技术原始的基础创新,而是要不断的提升客户的体验过程中,通过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客户提供高效、智慧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