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人才聚力共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为青年逐梦的舞台

汇集金融科技人才的香港数码港,一栋楼吸引5000亿元创投基金的深圳湾创业投资大厦,澳门科技创新基地,大科学设施集中的广州国际生物岛……科技创新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接连落地,接力启动了区内的创新引擎。

香港与内地城市携手同行,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区域协同、机制体制创新以及产学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产业格局“势能”正在加速转换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

产业互补带来发展新契机

将香港霓虹灯“镶”在青花瓷元素上的文创产品,借《清明上河图》散点透视手法创作的《胖猫图》……亮相文博会的湾区文创IP跨界快闪店吸引了大批文艺青年前去“打卡”。28岁的香港青年设计师汤艳华,正在努力搭建平台,推动香港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进入内地市场。

快闪店是一种在商业发达地区设置临时性铺位的新型业态,零售商不在一地久留,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如一个星期)推销其品牌,抓住季节性的消费者。在汤艳华看来,年轻一代求新、求异、求快的消费习惯,给新生代设计师很大的创意空间。香港在设计方面的特色与内地在制造方面的能力形成优势互补,在创意文化等很多领域可以擦出火花,带来更多的产业合作和发展机会。

2018年3月,汤艳华在朋友的带动下,决心去内地“闯一闯”。她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注册了蔓意多媒体创意(深圳)有限公司,从此,她找到了方向,开始“开挂”人生。粤港澳IP市集、粤港青年摇滚乐队演出、香港怀旧街景重现……粤港澳多地的文化资源给了她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

香港产业发展在设计理念、资金平台、国际化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而内地在科技创新动力、制造水平、产业变现能力等方面具有特长。正是看中了香港与内地城市经济之间的互补性,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对融入大湾区发展表现出强烈意愿。

数字经济带来创新发展“新动能”

如果把未来社会大数据比作石油的话,数据这种“石油”资源具有敏感性,传播即意味着失去独家价值,那么如何解决大数据“石油”的交易、共享、流转、保护等问题,就成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巨大痛点和机遇点。

通过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香港大学电子及电机工程学系博士毕业的李德豪在发展中掘到了第一桶金。2008年,他在香港成立BizCONLINE公司,当2012年佛山南海区政府与香港科技园联合建设“南海粤港科技产业升级试验区”时,李德豪的企业作为首批15家创新创业领域企业获批进驻。随后,他在佛山、深圳等地成立云端容灾信息技术公司,并推动智慧杆在城市的落地。从此,他的大数据事业越做越大。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的“东风”,让李德豪对未来有了更多期许。“大湾区可以看作是一条创新科技链,各地市都有各自角色。目前,香港正在筹备成立‘数据隐形交易中心’,以专利技术将源数据屏蔽,数据提供者在平台上将数据隐形后,不但可以完全放心地完成交易,还可以把数据无限次地出售,为企业创造更多收入,同时也为全球大数据科研提供更大的空间。”李德豪说。

人才聚力共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们应推动从产业到技术到科学的转化,加强高等院校的建设,吸引一流创新人才,通过源头创新高地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

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为青年逐梦的舞台,香港青年一直以来都是其中最有活力的群体之一。2019年2月,香港规划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天往来香港和内地的跨界上班人士达42500人,其中98.5%居住在深圳,其中也包括许多在深圳买房、在香港上班的香港市民。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将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青年逐梦

  • 中小学数学课堂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数学,作为最能拉开区分度的学科,总是家长、老师最重视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课外培训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种选拔考试中的必选项。早年间轰轰
  • 家长为何会对学生作业感到焦虑? 学生作业电子化,近来成为一个舆论热点。参与争论的一方大谈便利,另一方则质疑这种方式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和焦虑。深入分析关于电子作业的讨
  • 查看机构资质 对预付式教育培训要谨慎选择 针对近段时间,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停业关门,众多消费者遭受巨额损失的情况,昨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
  • 养老产业最需要年轻人 养老行业,每天和老人打交道,听起来好像暮气沉沉,其实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清晰的发展前景、巨大的人才需求,吸引着人们投身其中。
  • “入园难”的破解之道才是关键锚点 近日,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
  • 国外高等学徒制都有哪些新的发展动向? 关于学徒制,想必大家都不太陌生。我们现在习惯于把工匠精神挂在嘴边,而传统上可被称为工匠的职业,大多都是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 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 11月28日,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杨振宁教研楼是我国第一座以杨振宁先生命名的教研楼。杨振宁教研楼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
  • “课后三点半”难题如何解决?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消息一出立刻刷爆了深圳人
  • “回流儿童”的学业和心理值得关注 ‘回流儿童’既容易被同学欺负,也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者。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学,他同
  • 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