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与一根网线有什么关系?一家位于中西部农村的服装加工厂,又会与阿里巴巴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湖北黄陂一家“妈妈工厂”的故事。这家服装加工厂的女工都是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村妇女。工厂老板也是外地打工返乡的一员。此前村里没有工厂,打工必须去沿海大城市,孩子无奈都只能留守在家,每到暑期就成为小候鸟一样迁移。
然而,自从在阿里内贸批发平台(1688)线上获取订单的“妈妈工厂”诞生后,附近村庄的留守儿童妈妈就都实现了带孩子和上班“两不误”的梦想。
因为一根网线,一个平台,农村妈妈就不必再背井离乡寻找生计,孩子也不必再成为来往迁徙的小候鸟。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年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居然是以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解决,确实出人意料。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工厂搬回农村就可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何不早点实施?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工厂背后的资本是逐利的,将企业从沿海搬回内地,虽然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对企业而言,工厂具体如何选址,绝不是靠情怀支撑,归根结底是利益导向的。在近几年的时代背景下,主要是两点因素推动形成了农村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高潮。
一是,随着沿海房价、用工成本的提升,企业把工厂转移到内地更具成本优势。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产业转移,都是遵循这样的基本规律。
二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平台的下沉,让互联网平权效应前所未有的释放。这么说吧,如果“网线”没有延伸到农村,如果没有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妈妈工厂”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互联网本身自带平权和去中心化的特质。过去相当多的务工人员之所以要不远千里去到沿海城市谋生,就在于大部分沿海城市更靠近市场。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彻底突破了这种地理和空间上的区隔,也彻底重塑了企业在工厂布局上的考量格局。
有了网络,就相当于有了信息高速公路,工厂只需通过网络和平台就能够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一端,市场需求方在网络平台下单,一端,工厂生产方在网络平台接单,地理空间对于供需双方对接的限制被彻底打破。
对相当一部分企业而言,得益于互联网在信息和地理上的平权效应,未来对工厂选址的考量将越来越注重与劳动力市场和地价、房价洼地的靠近,而不是需求市场。且不只是小工厂,连高端产业也在遵循同样的规律。小米在大学生资源丰富的武汉搞了第二总部,华为将研发中心从深圳搬到地价、房价更便宜的东莞,就是活生生的现实案例。
可以说,未来有没有触网,数字化程度的差别,一定会超过沿海与内地,一线城市与四五线城市的差别。数字化时代的全球化分工正在让偏远的地区受益,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因为有了互联网平台,再偏远的地方,五六线城市乃至偏僻山区的居民,都能够与一线城市市民一样,身处同一个消费场景之下 。
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东西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而言,互联网带来平权效应,更值得期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在2014年就提出过“黑河到腾冲的这条胡焕庸线怎么破”问题。因为胡焕庸线东部43%的国土面积,养育了94%的人口,但是中西部也需要发展。
现在,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这条线就开始慢慢移动,数字化从C端向B端产业的渗透正在打破传统的胡焕庸线,让东西部产业的天平在变化。妈妈工厂的出现,就颇具代表性。而有研究显示,从2011年到2018年,移动支付正在打破传统的胡焕庸线,让东西部金融服务差距缩短了15%。未来,这种变化必将进一步突显。
其实,不只是妈妈工厂,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的农村淘宝合伙人中,90%为返乡创业人士,新建的网店、网商,80%以上由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创办……这也让我想起此前被众多媒体聚焦的一个故事:山东省北部的一个小农村里,一群农妇成了自媒体运营者,她们7月的收入平均数达到7594元,上海2017年的月平均工资比她们少462块钱。而团队的负责人称,光靠自媒体,每个月收入可以达到一百万。
这个案例,或许显得较为极端。但和妈妈工厂一样,它们都道出了一种越来越清晰的时代真相: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下沉和互联网平权效应的激发,传统的城乡鸿沟已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有网络和无网络的区别。这既是互联网平权的必然结果,也是商业与技术结合赋能催生的新改变。
关键词: 妈妈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