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德里地区今年夏天供水紧张。图为6月28日,人们从水车中接取饮用水。新华社发
■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到2025年将有多达35亿人面临缺水。
■缺水会影响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运作与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水资源管理方式加以应对。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水资源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约1/4的人口面临“极度缺水”危机,“曾经难以想象的水危机正在变得司空见惯”。
这份报告通过对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干旱风险及河流洪水风险进行评估,发现17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消耗的水量超过其可用水资源总量的80%,被界定为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多重因素加剧水资源压力
“我们评估了可再生水资源和用水量的情况,用水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牲畜用水等;可再生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并考虑上游耗水用户和大型水坝对下游水供应的影响,绘制了全球水压力地图”,世界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鲁特格尔·霍夫斯特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到2025年将有多达35亿人面临缺水。
对于全球“缺水”的原因,霍夫斯特称,“从1960年到2014年,世界的用水量增加了250%,人口增长、饮食结构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让水资源问题成为全球一大挑战”。
报告显示,中东和北非是地球上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地区。17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2个在中东和北非,其中卡塔尔最为严重,以色列和黎巴嫩分列其后;在非洲,利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用水压力最大;印度面临的形势严峻,位列第十三名。印度许多地区面临长期的用水压力,而地下水资源主要用于灌溉,已被严重透支,考虑到印度人口数量是其他1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的3倍,形势更为严峻。
报告还显示,即使在总体水资源压力较小的国家,也存在一些极端缺水的地区。例如,南非的西开普省,以及美国的新墨西哥州都面临极度缺水的压力。
应对水资源紧缺迫在眉睫
“水危机后果显而易见,表现为粮食不安全、冲突和移民以及金融不稳定,如不采取行动,将对人类的生命和生计带来巨大风险”,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斯蒂尔表示。
霍夫斯特表示,缺水会影响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运作与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水资源管理方式加以应对。例如,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东北非地区因气候造成的水资源短缺而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最大,预计到2050年将占到GDP的6%—14%。“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水的价值,要对这一宝贵资源进行适当的管理和重新估价”,霍夫斯特表示。
报告认为,有三个途径在解决水危机方面最为直接有效,即提高农业效率、投资水利基础设施,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在提高农业效率方面,报告提出“需要让粮食系统中的每一滴水发挥更大价值”,包括农民可以使用需水量更少的种子,并通过精确浇水而不是淹没农田来改进灌溉技术,金融业可以为水资源生产投资提供资金,而工程师可以开发提高农业效率的技术,消费者可以减少食物的损失和浪费等。
在投资水利设施方面,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如管道和处理厂)和绿色基础设施(如湿地)可以协同工作,解决供水和水质问题。而循环利用水资源则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停止把废水看作废物。处理和再利用废水创造了一个新的水源,废水中也有一些有用的资源可以帮助降低水处理成本”,霍夫斯特表示,目前中东和北非地区约82%的废水没有得到再利用,而对这一资源的再利用可产生一种新的清洁水源。
不少国家应对水危机的方法值得鼓励。排在极度缺水名单第十六位的阿曼处理了100%收集的废水,并再利用了其中的78%。排名第八位的沙特鼓励节约用水,并制定了未来10年内减少43%用水量的节水目标。纳米比亚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50年里,一直尝试通过技术变污水为饮用水。
中国水资源管理可圈可点
报告显示,由于超过1/3的土地面临着高或极高的水资源压力,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压力属于中高水平,但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巨大进步让项目组专家印象深刻。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水项目研究员付小天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节约用水已成为中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需求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重视,中国正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淡水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付小天介绍,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从三个方面对水资源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即“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随后,中国政府又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要求提高工业、农业、城市等不同领域的用水效率。
“除了这些总体规划外,中国政府还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如水费、水税、环境税等,以推动水密集型产业或企业采用节水技术,向可持续、绿色、资源节约型转变”,付小天表示,随着中央政府相继出台措施,地方政府也制定了更为详细的目标,中国许多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压力正逐步得到缓解。
关键词: 极度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