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这里举几个例子。
十年“文革”之后,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上下加快经济建设的心情十分迫切,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投资超过财政能力,导致经济过热、结构严重失调、物价上涨。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经过几年时间的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逐渐协调,人民生活改善。尽管当时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但由于是在“放权让利”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经济调整,因此也可看成是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效发挥。
随着改革逐步深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过份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这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一统天下的格局,使经济活跃起来,增强了企业活力,但同时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波动。1988年9月,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抑制通货膨胀,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有效发挥了政府防止经济波动的功能和作用,推动整个经济形势向好发展。在治理整顿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理顺各种关系,为改革开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应对危机冲击,党中央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鼓励出口、吸引外资、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深化国有企业、劳动就业等领域改革,让市场在更多领域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经过努力,我国经济再次迎来高速发展,并为亚洲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党中央一方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另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持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双管齐下,推动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实现稳定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激发社会活力,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大空间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同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放管服”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应更加重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韩保江(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