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一家银行17个APP 成为用户“指尖上的负担”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让一键出行、一键订餐、一键娱乐成为可能,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各行业争夺互联网赛道的一个发力点。

然而,随着用户对“一键get”越发依赖的同时,APP大有泛滥之势:不仅让用户在APP的海洋里找不着北,还因广告、能耗、重复建设等问题,成为用户“指尖上的负担”。

膨胀的APP成手机“不能承受之重”

“在银行开个户,多了10个APP。”在外企工作的白领田原抱怨道。刚刚在银行开完卡的她,又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下载APP,并在APP上做了一系列绑定操作。“APP总闪退或没反应,浪费了不少时间。”

为验证已下载APP的真伪,她在APP store搜索开户行名称,居然出现了涵盖手机银行、理财、校园、购物、导航等不同业务的17个APP。“同一家银行搞十来个APP,每个APP的功能设计和服务重点,我们根本搞不清楚。之后也不会再打开。”

与田原有类似感受的用户不在少数。不少受访者说,同一家电商,不仅有商城APP,金融APP,还有超市APP;同一座城市,公交用1个APP,地铁要装1个APP,去医院挂号每家医院都要下载1个APP,办理政务每办理1项需要1个APP,超市发折扣券要想使用还要下载APP……

“手机里不装上百个APP,感觉生活‘难以为继’。”90后公务员小于有点无奈。他说,尽管不定期卸载清理,还是常常在满屏的APP海洋里找不着北。

日前,工信部对市场上各类APP进行统计和监测的结果显示,我国移动应用程序总量高达449万款。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类等8类应用下载量超过千亿次。

大多数用户的手机上,少则数十个、多则上百款的APP铺满几页手机屏,想找到想用的要来回翻几页。曾经APP带来的“一部手机在手,吃穿用行都有”的便捷,逐渐迷失在满屏的应用海洋里,成为手机“不能承受之重”。

“指尖上的便捷” 还是“指尖上的负担”?

一些用户反映,许多APP的设计很“鸡肋”,功能不常用、不实用,但弃用后又偶尔有扫会员码、查询消费记录等需要,常常望满屏APP而却步,使之成为“指尖上的负担”。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APP不同程度地出现闲置、重复建设等问题,背后是APP建设中常见的三个误区:

——功能分散、各自为政。一位为商业银行提供技术服务的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一个银行APP的发布流程是,某业务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向公司提起“开发APP”的申请,审批之后即可进行开发制作。

“让用户下载APP,主要是考核的驱使。因此常出现不同业务线‘各自为政’、各自打造APP的现象。加之开发经验不足、对用户需求了解不透,导致了‘僵尸APP’的产生。”该工程师说,冷门业务也要单设APP,其实下载量和日活跃用户数都非常低。

——粗制滥造,用起来糟糕。手机APP太多太杂,是个部门就想建设,是APP质量无法保证的原因之一。

“进入APP首页需等待1分钟,点击‘预约诊疗’‘生活缴费’等按钮,页面无法跳转;点击‘生活资讯’显示一片空白。用起来,体验很糟糕。”小于说,在APP store上,很多政务APP评分都低于3分。

APP还成为广告泛滥的重灾区。记者下载并进入某城市的地铁APP,除了进出闸机时用到的扫二维码功能外,九成内容是餐厅优惠券、信用卡广告、面膜广告等,成为用户诟病的一大因素。

——APP泛滥成“能耗杀手”。记者调查发现,大量APP不仅占用数据资源,占用手机内存,还耗能惊人。

“手机刚买不到一年,就被满屏的APP拖累得跑不动了。”受访工程师透露,为了让通信通道时刻保持活跃,开发方通常会让自家软件互相唤醒,因此耗能很大。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焦海龙告诉记者,随着功能的增强,手机APP会产生显示屏、网络连接、CPU、硬件模块等方面的耗能,上百个APP能耗的累加,对手机性能、响应速度、温度、寿命等影响较大。

提升用户“数字获得感”

“不论是一家银行17个APP,还是一座城市100个政务APP,主要是由于APP建设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不少政务APP的负责人只清楚具体几个功能,而不是从全面解决用户痛点的维度去做规划设计。”宇信科技原副总裁孟东炜说。

“APP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很高,适合较为高频的服务。偶尔办理的业务其实无需通过APP进行。过多的APP不论对开发单位还是消费者,都是负担。”数旗智酷创始人唐鹏建议,加强APP开发前的审批制度,考量APP建设的必要性,克服重复建设、APP闲置等问题。

业内建议,在明确APP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应对不同业务的APP进行整合。“目前,部门间数据没有打通、业务壁垒尚未打破,给APP的整合造成阻碍。”唐鹏说。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穆勇认为,整合不只是统一界面、把所有业务系统简单集中在一起,而是在现实中做好业务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同时还应建立数据共享制度,明确数据使用规则,避免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形。

科技的意义是让生活更便捷,而不是让指尖有负担,手机更费电。“一个品牌有多个APP,一个城市100个政务APP,是由于没有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问题。”孟东炜建议,引入事后评价制度,从用户体验出发,才能提升用户的“数字获得感”,让便捷不“变味”。

关键词: APP 指尖上 负担

  • 中小学数学课堂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数学,作为最能拉开区分度的学科,总是家长、老师最重视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课外培训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种选拔考试中的必选项。早年间轰轰
  • 家长为何会对学生作业感到焦虑? 学生作业电子化,近来成为一个舆论热点。参与争论的一方大谈便利,另一方则质疑这种方式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和焦虑。深入分析关于电子作业的讨
  • 查看机构资质 对预付式教育培训要谨慎选择 针对近段时间,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停业关门,众多消费者遭受巨额损失的情况,昨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
  • 养老产业最需要年轻人 养老行业,每天和老人打交道,听起来好像暮气沉沉,其实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清晰的发展前景、巨大的人才需求,吸引着人们投身其中。
  • “入园难”的破解之道才是关键锚点 近日,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
  • 国外高等学徒制都有哪些新的发展动向? 关于学徒制,想必大家都不太陌生。我们现在习惯于把工匠精神挂在嘴边,而传统上可被称为工匠的职业,大多都是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 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 11月28日,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杨振宁教研楼是我国第一座以杨振宁先生命名的教研楼。杨振宁教研楼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
  • “课后三点半”难题如何解决?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消息一出立刻刷爆了深圳人
  • “回流儿童”的学业和心理值得关注 ‘回流儿童’既容易被同学欺负,也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者。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学,他同
  • 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