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极一时的供应链私募为何“销声匿迹”?时隔一年多,监管层又出新招!
在2017年,供应链私募基金的备案达到了高峰,但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涉足供应链的上市公司开始大量爆雷,这些借助供应链进行融资的私募产品开始大面积发生风险。随着供应链项目的爆雷,基金业协会在2018年1月12日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强调私募基金的投资不应是借贷活动,明确了不属于私募基金范围的情形:其中就包括底层标的为民间借贷、小额贷款、保理资产等属于借贷性质的资产。近期监管层再出新招,发布了PPP项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租赁债权等三类基础资产的尽职调查工作细则,并且强调要求私募参照执行。
供应链私募为何“销声匿迹”了?
2017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开始大量爆雷,这些借助供应链进行融资的私募产品开始大面积发生风险,现在还在持续,而这次让诺亚财富踩雷的供应链私募基金到底是个什么“鬼”?
实际上供应链私募基金不是什么新事物,但是在近两年随着供应链金融的走红而走进大众的视线。打开基金业协会官网,输入关键词“供应链”,共出现了193只相关产品。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在私募产品名称中包含有“供应链”字眼的私募基金合计193只,其中协会提示正在运作的合计97只,延期清算20只,提前清算的合计31只,正常清算的合计45只。
从操盘的机构来看,大多数都是如上海歌斐资产、上海容熙投资、深圳国投资本、深圳利凯基金等这样的私募公司。而在众多类型私募基金中,供应链私募基金在证券私募、股权私募等大类面前,也只是非常小的一个种类。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私募类型,却在2017年得到飞速发展。据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2015年,备案成立的供应链私募基金只有个位数,只有6只基金备案。2016年有34只供应链私募产品备案。而到了2017年,供应链私募基金备案达到高峰,当年备案成立的供应链私募产品多达98只。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2018年,只有53只供应链私募产品登记备案,为何处于爆发期的供应链私募基金会戛然而止呢?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在2018年1月12日,中基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基金业协会强调,私募基金的投资不应是借贷活动,明确了不属于私募基金范围的情形:其中就包括底层标的为民间借贷、小额贷款、保理资产等《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七)》所提及的属于借贷性质的资产或其收(受)益权,生效日期是2018年2月12日,之后供应链私募基金的备案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对此有私募人士分析表示,所谓的供应链私募基金,又叫供应链金融,就是围绕企业以及它的上下游做财务安排,主要与企业上下游应收账款有关。很多企业上下游应收账款太多,急需改善财务状况,而传统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比较粗糙,很多私募认为这是给企业做财务管理的一个好时机。而企业缺钱,私募能快速融资,投资一些大型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回报比较高。
不过也有私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投资者在投资时,仍需要看清楚底层资产,做好风险把控。供应链金融私募基金属于股权类或者其他类私募基金,和二级市场私募基金不同的是,供应链金融私募基金产品并没有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其次就是风控方面,原本属于银行做的业务,而私募管理人并没有类似于银行那么稳健和健全的风控体系,以及银行巨大的资金优势。所以这是供应链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遇到的瓶颈。
应收账款尽调细则要求私募参照执行
实际上随着商业保理业务的推出,大量的私募基金机构以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方式,将募集的资金投向上市公司甚至一般的中小企业,而供应链私募基金在2016年前后突然爆发,在2017年达到了高峰,当年备案成立的供应链私募产品近百只。但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开始大量爆雷,这些借助供应链进行融资的私募产品开始大面积发生风险。
此前华业资本投资的应收账款债权、宁波东力旗下年富供应链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均曝出问题。这些投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是没有抵押物的,在出现逾期等问题之后,底层资产基本上相当于一笔高风险的信用贷款。属于较高风险等级的资产,而在产品端,大多数以固收类产品形式出现。而此次踩雷的是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资产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投资前都做了哪些尽调工作呢?投资中怎样确保应收账款真实性的?
对于供应链私募基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管层近期发布了关于PPP项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租赁债权等三类基础资产的尽职调查工作细则,并且强调要求私募参照执行。据了解,在2019年6月24日,中基协在官网上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细则》等系列自律规则的通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PPP项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租赁债权等三类基础资产的尽职调查工作细则,后续按照“成熟一类制定一类”的原则制定、发布其他大类资产尽职调查工作细则。
关键词: 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