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关注 > 正文

守住“中华水塔” 留下“绿色财富” 百万牧民已迎来生态红利期

在青藏高原东部,有一片近40万平方公里的水草丰美之地。这里溪流纵横、河湖广布,被誉为“中华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于此汇集奔流。   超过100万牧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昔日,他们的祖辈策马扬鞭,以游牧为生。如今,越来越多人放下牧鞭,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财富。

时值夏至,三江源地区迎来游人如织的季节。54岁的冈周每天7点左右起床,骑着摩托车沿路巡查无人机违规拍摄、捡拾兽骨等生态违法行为,劝阻游客驶离已被设为禁游区的黄河源头。

冈周的家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2016年,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后,他被聘为园区生态管护员。平日,冈周负责草原防火、生态巡护、违法巡查等近10项工作,每年摩托车都要新增上千公里里程。

在长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卓玛加的工作也同样辛苦。他的家乡位于可可西里周边,在刚刚过去的藏羚羊产崽迁徙季,卓玛加每天都要像“保姆”一样远远跟着羊群,以防待产雌羊落单受到伤害。“累是累,但很开心,这样做有意义。”卓玛加说。

记者多次到三江源地区走访,遇到很多像冈周和卓玛加一样的生态管护员,他们手机里装满了草原山水的照片、大量野生动物视频,巡护日记里用藏文写得满满当当,有的还配了图画,足见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对保护山水有同样热情的牧民也不在少数。年初“三九”寒冬,记者从玛多县驱车前往黄河源头,在白雪皑皑的原野上,遇见4位正徒步前往亲戚家的少年,其中最小的才7岁。他们一路走一路捡拾垃圾,两个塑料袋快装满了,小手冻得通红,脸上却带着笑容。

“藏族本就有热爱自然的传统,现在国家对三江源生态这么重视,我们牧民也要努力做点事。”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哈秀乡云塔村牧民当真文德说,他在接受北京大学专家培训后成为一名生态监测员,近6年持续观察周边野生动物种群变化情况,为科学研究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期间,他和村民还给附近的10多只雪豹都起了藏文名字。

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说,2005年至今,国家在三江源地区累计投入180多亿元遏制当地生态退化趋势,一批批干部专家前赴后继在当地扎根,求索生态恢复的“良方”。受此感召,生态保护理念逐步在牧民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大多数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14年来,三江源地区近10万牧民搬离了草原,超过70万户农牧民主动减少牲畜养殖数量。他们无怨无悔地由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保护者,为下游守住了“中华水塔”,留下了“绿色财富”。

如今,当地百万牧民已迎来生态红利期。玉树州委常委、杂多县委书记才旦周说,牧民通过在生态管护岗位上努力工作,每年可获得2.16万元政府发放的收入,足够改善生活。记者采访发现,三江源国家公园7.2万牧民中,已有1.7万人加入生态管护队伍,基本实现“一户一岗”全覆盖。

在位于三江源地区的果洛州、玉树州,记者持续追踪的多位牧民,通过开办牧家乐、藏餐馆 、“众筹”加油站,瞄准外地生态自驾游群体,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有的年收入超过6万元。

家住玉树州玉树市的青年牧民尕松成林也因此受益。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前后,他通过筹措“玉树青年创业联盟”“天上玉树电商平台”,吸引大批藏区大学毕业生创业,将当地玛咖、芫根等特色生态有机产品销往全国,公司盈利逐年稳步上升。

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了解到,未来青海还将逐步引导牧民在当地发展民族手工、民族演艺等绿色产业,鼓励适度土地流转,让更多人共享生态保护成果。

关键词: 生态红利 绿色财富 中华水塔

  • 中小学数学课堂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数学,作为最能拉开区分度的学科,总是家长、老师最重视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课外培训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种选拔考试中的必选项。早年间轰轰
  • 家长为何会对学生作业感到焦虑? 学生作业电子化,近来成为一个舆论热点。参与争论的一方大谈便利,另一方则质疑这种方式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和焦虑。深入分析关于电子作业的讨
  • 查看机构资质 对预付式教育培训要谨慎选择 针对近段时间,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停业关门,众多消费者遭受巨额损失的情况,昨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
  • 养老产业最需要年轻人 养老行业,每天和老人打交道,听起来好像暮气沉沉,其实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清晰的发展前景、巨大的人才需求,吸引着人们投身其中。
  • “入园难”的破解之道才是关键锚点 近日,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
  • 国外高等学徒制都有哪些新的发展动向? 关于学徒制,想必大家都不太陌生。我们现在习惯于把工匠精神挂在嘴边,而传统上可被称为工匠的职业,大多都是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 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 11月28日,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正式启用。杨振宁教研楼是我国第一座以杨振宁先生命名的教研楼。杨振宁教研楼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
  • “课后三点半”难题如何解决?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消息一出立刻刷爆了深圳人
  • “回流儿童”的学业和心理值得关注 ‘回流儿童’既容易被同学欺负,也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者。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学,他同
  • 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