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正文

逆风市场环境下 自主品牌汽车如何逆势突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5月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下降,当月生产汽车184.83万辆,环比下降9.93%,同比下降21.16%,销售汽车191.26万辆,环比下降3.43%,同比下降16.4%。

在车市逆风的市场环境下,自主品牌汽车受到的冲击不容小觑。去年,中国品牌汽车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43.09%,已经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79个百分点,而在今年1~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333.46万辆,同比下降23.2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7%,失守了40%的市场份额红线。

而在此之前,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一直呈上升态势。在市场份额缩减的情况下,一些竞争力有限的自主品牌面临市场边缘化的不利态势,有的品牌销量跌幅突破六成,消费者关注度持续下降。

如果仅仅将自主品牌市场表现不佳全部归咎于汽车市场大环境,还是有失偏颇。因为即便“蛋糕”缩小,不同车系的销量占比还是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5月的数据显示,在乘用车中,德系车和日系车分别销售了38.27万辆和37.2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4.51%和23.83%,其中日系车在车市大逆风的情况下,销量不降反增,降幅最为明显的则为韩系车。而在1~5月的数据中,日系车的销量也呈上升趋势。

为什么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竞争中不敌日系车?

在车市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汽车生产销售“口红效应”明显,即消费者有“低价产品偏爱趋势”。自主品牌汽车与日系车在这方面有个共同点,即不管面向的是何种消费者,其提供的产品,总要比其它国家品牌汽车售价低一些。显然,日系品牌很好地利用了“口红效应”,做到了销量不下降,份额反增加,但自主品牌则不然。

为什么消费者有了“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却依然不愿意选择同样价格较低的自主品牌汽车呢?

事实上,在现有的工业生产条件下,造出一辆汽车并不难。但是,汽车工业则是一个复杂工业体系,其不仅涉及上下游产业链,从超前研发到精密生产,从市场细分到销售管理再到后期服务,构成了一整套复杂的运营管理体系。并且,这一套体系要跟随汽车技术、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更新,以应对不同条件下的外部环境和同业竞争。这一点,恰恰是自主品牌企业的短板。

在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方面,日系车被公认具有优势,而这优势背后,则是其研发和精细化生产能力的体现。遍布城乡的4S店,不仅仅构成了其销售体系,更是后期服务体系,后者的经营效益,不弱于前者。

自主品牌车企必须意识到,在一线城市限号且环保要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大部分消费者是不会把来之不易的铁皮,装在低端车辆上的,自己的主要市场应当是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镇。但是,如果只需要增加少许支出,甚至不增加支出,就能买到质量更好、消费体验更佳、使用支出更低、后期服务更便捷的其它品牌车辆,消费者还会只为了节省少许支出,而选择自主品牌吗?

如今,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在新能源和高排放标准方面,一些国外品牌已经提前进行相应技术积累,对此,自主品牌车企要有所准备。否则,谁也无法保证,40%的市场份额红线,是否还能收复?

关键词: 逆风市场 自主品牌汽车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